其他特指的脾系证类(TM1)Other specified Spleen system patterns (TM1)
编码SF7Y
关键词
索引词Spleen system patterns (TM1)、其他特指的脾系证类(TM1)、胃寒证(TM1)
其他特指的脾系证类(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中医四诊合参:通过望诊(舌象)、闻诊(气味)、问诊(症状)、切诊(脉象)综合辨证,符合脾系证类核心病机(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湿邪困脾)。
-
必须条件(核心辨证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食欲不振 + 大便溏泄(≥3次/日)
- 持续乏力(影响日常活动) + 面色萎黄
- 关键体征:
- 舌质淡胖伴齿痕,苔白腻
- 脉细弱或濡
- 典型症状组合:
-
支持条件(辅助辨证依据):
- 次要症状:
- 腹胀(餐后加重)
- 手足不温或畏寒
- 体重渐进性下降(3个月内下降>5%)
- 实验室支持:
- 轻度贫血(Hb 100-120g/L)
- 粪便检出未消化食物残渣
- 次要症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中医四诊]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望诊-舌象] B --> B2[切诊-脉象] C --> C1[血常规] C --> C2[粪便常规] D --> D1[腹部超声]
- 判断逻辑:
- 舌象(淡胖齿痕+白腻苔):
- 提示脾虚湿困,若伴黄苔则转为湿热证。
- 脉象(细弱/濡):
- 细弱主气血不足,濡脉主湿邪内阻,二者并存支持脾虚湿困证。
- 血常规(Hb 100-120g/L):
- 轻度贫血需排除出血性疾病,若伴MCV降低提示铁缺乏(继发于吸收不良)。
- 粪便未消化残渣:
- 需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若脂肪球阳性需查胰酶。
- 舌象(淡胖齿痕+白腻苔):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
血红蛋白(Hb) | 100-120 g/L | 脾不统血致慢性失血,或运化不足致营养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及健脾中药。 |
粪便残渣 | 未消化食物颗粒(+) | 提示脾胃运化功能障碍,需调整饮食结构(少渣易消化),结合健脾化湿治疗。 |
肠鸣音(听诊) | <3次/分钟 | 提示肠蠕动减弱(脾阳虚证),需温中健脾;>10次/分钟多为湿浊内阻(需化湿)。 |
血清白蛋白 | <35 g/L | 严重营养吸收障碍(晚期脾虚证),需静脉营养支持并急则治标。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优先满足核心辨证:必须同时具备 ≥2项典型症状 + 舌脉特征。
- 实验室辅助定位:
- 贫血+粪便残渣 → 强化健脾养血治疗
- 肠鸣音减弱+畏寒 → 侧重温阳健脾(如附子理中汤)
- 排除器质性疾病:
- 持续消瘦者需胃镜/肠镜排除肿瘤
- 顽固腹胀需检查甲状腺功能
参考文献:
《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
WHO ICD-11传统医学章节(TM1编码规范)
《中医诊断学》脉象与舌象判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