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滞肠道证(TM1)Intestine cold stagnation pattern (TM1)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5:37
编码SF7J

关键词

索引词Intestine cold stagnation pattern (TM1)、寒滞肠道证(TM1)
缩写寒滞肠道证
别名寒滞肠胃证、寒邪凝滞肠道证、寒湿阻滞肠道证

寒滞肠道证(TM1)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寒滞肠道证(TM1),也称为肠寒证,是指由于寒邪侵犯或内在阳气不足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的一种中医病证。该病证以腹部冷痛、喜温恶寒、腹泻清稀等为主要特征。在传统医学中,认为寒邪能够使气血运行受阻,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病因学特征

  1. 外感寒邪

    • 人体因感受外界寒冷刺激,如饮食生冷、衣着单薄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导致寒邪直接侵袭肠道,造成肠道气血凝滞,功能失常。
  2. 内伤因素

    • 脾胃虚弱,阳气不足,无法有效抵御寒邪入侵,使得寒湿之气易于积聚于肠道内部。
    • 长期慢性疾病耗损正气,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寒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此类病症。

病理机制

  1. 气血凝滞

    • 寒性凝滞,容易导致肠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进而影响到局部营养供给及代谢废物排出。当寒邪长期停留时,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或其他并发症。
  2. 脾肾阳虚

    • 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而肾藏先天之精,司二便。若脾肾阳气亏虚,则无法温暖全身尤其是下焦部位,使得肠道温度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3. 津液代谢障碍

    • 寒邪阻碍了体内水分正常转化过程,过多水分不能被及时吸收利用反而成为病理产物——痰湿,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

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腹痛特点:患者多表现为腹部冷痛,遇冷加剧,得热缓解。
    • 消化系统异常:常见恶心呕吐、吐后痛减、口淡不渴或者泛清水等症状;大便多呈稀溏状,甚至可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
    • 全身表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凉,畏寒怕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润,脉象沉紧或弦紧。

参考文献:上述信息来源于权威中医药网站和学术资料,确保内容准确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