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月经病类(TM1)Other specified Menstruation associated disorders (TM1)
编码SB9Y
关键词
索引词Menstruation associated disorders (TM1)、其他特指的月经病类(TM1)
缩写其他特指的月经病类
别名月经失调、月经不调、月经紊乱
其他特指的月经病类(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临床表现:
- 月经周期异常(<21天或>35天)或经期异常(<2天或>7天)持续≥3个月。
- 经量异常(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100分或≤25分)或经间期出血≥2次/周期。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妊娠相关出血、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独立分类的妇科疾病(如PCOS、子宫肌瘤ICD-11独立编码)。
- 核心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证据):
- 内分泌异常证据:
- 血清FSH/LH比值异常(>3提示卵巢储备下降,<0.6提示多囊倾向)。
- 甲状腺功能异常(TSH超出0.4-4.0 mIU/L范围)或催乳素>25 ng/mL。
- 器质性病变证据:
- 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增殖期>12mm或分泌期>16mm)、子宫肌瘤≥3cm或宫腔粘连。
- 内分泌异常证据:
-
阈值标准:
- 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必须条件中的至少1项核心临床表现。
- 至少1项支持条件(内分泌或器质性异常)或存在明确高危因素(如长期精神压力、多次流产史)。
- 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评估 │
├───激素六项(FSH/LH/E2/P/PRL/T)
├───甲状腺功能(TSH/FT4)
├───盆腔超声
│
├───────────────┐
│ 进阶检查 │
├───宫腔镜检查(可疑宫腔病变)
├───凝血功能(PT/APTT/血小板)
├───抗苗勒管激素(AMH,评估卵巢储备)
│
└───────────────┘ -
判断逻辑:
- 激素六项:
- 卵泡期FSH>10 IU/L:提示卵巢功能减退,需结合AMH评估。
- LH/FSH比值>2:支持多囊卵巢综合征倾向,需排除PCOS独立诊断。
- 盆腔超声:
- 内膜厚度>12mm伴不均质回声:提示内膜息肉或增生,需宫腔镜活检。
- 子宫肌层不对称增厚伴“栅栏样”血流:提示子宫腺肌病。
- 宫腔镜检查:
- 发现黏膜下肌瘤或粘连时,需同步行病理活检以排除恶性病变。
- 激素六项:
三、实验室参考值
-
性激素检测异常意义:
- FSH>25 IU/L(卵泡期):提示卵巢早衰,可能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
- E2<30 pg/mL(卵泡期):提示低雌激素状态,常伴随月经过少。
- PRL>30 ng/mL:需排查垂体微腺瘤,可导致月经稀发或闭经。
-
凝血功能异常意义:
- 血小板<100×10^9/L:提示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加重月经出血量。
- APTT延长>40秒:需排查血友病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
甲状腺功能异常意义:
- TSH>4.0 mIU/L伴FT4↓:甲减可导致月经稀发,需补充左甲状腺素。
- TSH<0.4 mIU/L伴FT4↑:甲亢可能引发月经过少或闭经。
-
贫血评估:
- Hb<110 g/L:提示贫血,需结合铁代谢指标(血清铁<60 μg/dL)指导补铁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独立疾病,重点关注内分泌与器质性证据。
- 检查分层:从基础激素检测逐步深入至影像/宫腔镜检查,避免过度医疗。
- 实验室解读:结合激素动态变化(如月经周期时相)及全身状态综合分析。
依据来源:
- ICD-11妇科疾病分类标准(2023修订版)
- FIGO《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指南》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