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呼吸道出血Unspecified Haemorrhage from respiratory passages
编码MD2Z
关键词
索引词Haemorrhage from respiratory passages、未特指的呼吸道出血、气道出血NOS、呼吸道出血、呼吸系统出血
缩写WTFZD-HX-TX
别名不明原因咳血、未明确来源呼吸道出血、不明原因咯血
未特指的呼吸道出血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呼吸道出血的直接证据:
- 咯血(咳出鲜红或暗红色血液)或痰中带血持续≥24小时。
- 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容物pH检测/胃镜检查阴性)。
- 出血部位未明确定位:
- 经鼻咽喉镜、支气管镜及影像学检查仍无法精确定位出血源。
- 呼吸道出血的直接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咳嗽伴咯血(70%-90%病例)。
- 呼吸困难(40%-60%)或胸痛(20%-40%)。
- 听诊闻及湿啰音/哮鸣音(60%-80%)。
- 高危因素存在:
- 长期吸烟史、粉尘暴露职业史、免疫抑制状态(如HIV/AIDS)。
- 合并基础疾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凝血功能障碍。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全部"必须条件"即可初步诊断。
- 若满足必须条件+任意2项支持条件(含1项高危因素),可临床确诊。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树] --> B[一级筛查] A --> C[定位检查] A --> D[病因排查] B --> B1(血常规+凝血功能) B --> B2(胸部X线) C --> C1(鼻咽喉镜检查) C --> C2(支气管镜检查) C --> C3(胸部CT血管成像) D --> D1(痰培养/抗酸染色) D --> D2(肿瘤标志物检测) D --> D3(自身抗体筛查)
判断逻辑:
- 一级筛查:
- 血常规:白细胞↑提示感染;Hb↓提示慢性失血。
- 胸部X线:肺浸润影需排查肺炎;团块影警惕肿瘤。
- 定位检查:
- 鼻咽喉镜:排除鼻腔/咽部出血源(阳性率30%-50%)。
- 支气管镜: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树出血点(急性大咯血慎用)。
- CT血管成像:检出血管畸形/肿瘤供血动脉(敏感度>85%)。
- 病因排查:
- 痰检:抗酸染色阳性支持肺结核;培养阳性提示细菌性肺炎。
- 肿瘤标志物:CEA/NSE升高需联合影像学排查肺癌。
- 自身抗体:抗GBM抗体阳性提示Goodpasture综合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全血细胞计数:
- Hb<110 g/L:提示慢性失血或骨髓抑制,需补充铁剂并排查血液病。
- WBC>10×10⁹/L:提示细菌感染,需启动抗生素治疗。
- PLT<100×10⁹/L:警惕凝血功能障碍,需输注血小板。
-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1.5倍:提示抗凝药物过量/肝病,需调整抗凝方案。
- D-二聚体>500 μg/L:需排查肺栓塞(联合CTPA)。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需结合影像学定位感染灶。
- ESR>50 mm/h:见于结核/自身免疫病,需进一步病原学或抗体检测。
-
痰液检查:
- 抗酸染色阳性:立即启动抗结核治疗(四联方案)。
- 含铁血黄素细胞阳性:提示肺泡出血,需排查血管炎。
-
肿瘤标志物:
- CEA>10 ng/mL + CT占位:高度怀疑肺癌,需支气管镜活检。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原则:先排除特指部位出血(鼻咽喉镜/支气管镜),再筛查病因。
- 优先检查:
- 急诊:血常规+凝血功能+胸部X线(快速评估出血量及感染风险)。
- 定位:CT血管成像(无创高效)→ 支气管镜(活动性出血稳定后)。
- 病因导向:
- 感染指标异常→痰培养/PCR检测。
- 自身抗体阳性→肾活检(Goodpasture综合征)。
- 占位性病变→病理活检。
参考文献: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呼吸道出血诊疗共识(2023)
ICD-11临床实践指南(WHO, 2024更新版)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咯血管理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