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血尿Unspecified Haematuria
编码MF50.4Z
关键词
索引词Haematuria、未特指的血尿、血尿、尿道出血NOS、尿出血、尿血、血尿综合征、特发性血尿、血尿NOS
缩写XNY
别名不明原因血尿、未明确来源血尿、隐匿性血尿、非特异性血尿
未特指的血尿 (MF50.4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持续性镜下血尿:连续3次不同时间尿沉渣镜检显示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HPF)。
- 尿红细胞形态学:肾小球源性血尿中变形红细胞比例≥80%(相位差显微镜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尿常规异常:
- 试纸法隐血阳性(≥1+),且排除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干扰。
- 离心尿沉渣镜检红细胞计数≥3个/HPF(非离心尿≥1个/HPF)。
- 排除已知病因:
- 影像学(超声/CT)排除结石、肿瘤、结构畸形等明确器质性病变。
- 实验室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肾病等继发因素。
- 尿常规异常: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阈值:
- 无痛性肉眼血尿(尤其年龄>40岁):提示需紧急肿瘤筛查(膀胱镜检)。
- 伴蛋白尿(>150mg/24h):肾小球损伤标志,需肾活检评估。
- 伴高血压(>140/90mmHg)或肾功能下降(eGFR<60ml/min):提示肾实质疾病。
- 高危因素:
- 家族性血尿史(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
- 近期肾毒性药物使用史(NSAIDs/抗生素)。
- 临床表现阈值: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未特指的血尿初筛] --> B{尿常规+沉渣镜检} B -->|阳性| C[尿红细胞形态分析] C -->|变形红细胞>80%| D[肾小球源性评估] D --> D1[24小时尿蛋白定量] D --> D2[血清补体C3/C4] D --> D3[抗核抗体谱] C -->|均一红细胞| E[非肾小球源性评估] E --> E1[泌尿系超声] E1 -->|阴性| E2[CT尿路成像] E2 -->|阴性| E3[膀胱镜检查] B -->|持续阳性| F[病因深度排查] F --> F1[肾活检: IgA肾病/FSGS等] F --> F2[遗传检测: COL4A基因]
判断逻辑:
-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
- 变形红细胞>80% → 指向肾小球疾病 → 启动自身抗体/补体检测。
- 均一红细胞 → 指向泌尿道上皮损伤 → 优先影像学排查肿瘤/结石。
- 影像学检查层级:
- 超声为首选(检出结石/占位敏感性70%)→ 阴性者行CT尿路成像(敏感性95%)→ 仍阴性且年龄>40岁需膀胱镜检。
- 肾活检指征:
- 持续血尿+蛋白尿>1g/24h,或伴高血压/肾功能下降。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尿沉渣红细胞 | <3个/HPF | ≥3个/HPF确诊血尿;持续阳性需病因排查 |
尿红细胞形态 | 均一型为主 | 变形红细胞>80%: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 |
24小时尿蛋白 | <150mg | >150mg:提示肾小球损伤;>3.5g需警惕肾病综合征 |
血清肌酐 | 男53-106μmol/L | 升高:肾功能受损,需评估eGFR |
补体C3 | 0.9-1.8g/L | 降低:提示免疫复合物肾炎(如狼疮肾炎/链感后肾炎) |
ANA | 阴性(<1:80) | 阳性:需排查自身免疫性肾病(如SLE) |
凝血功能 | PT/APTT正常 | 异常:提示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药物性出血 |
尿培养 | 阴性 | 阳性:细菌>10⁵ CFU/ml提示感染性血尿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初筛确认:
- 连续3次尿检确认持续性血尿,避免一过性因素干扰。
- 病因分层:
- 肾小球源性:重点监测蛋白尿/肾功能,适时肾活检。
- 非肾小球源性:40岁以上优先排除恶性肿瘤(膀胱镜金标准)。
- 高危预警:
- 无痛性肉眼血尿:72小时内完成泌尿系影像学+膀胱镜。
- 家族性血尿:建议COL4A3/A4/A5基因检测。
参考文献:
《中国无症状血尿诊断专家共识》(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
KDIGO肾小球疾病管理指南(2024)
《泌尿系统疾病实验室诊断路径》(临床检验医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