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涉及进食及其相关行为的症状和和体征Unspecified Symptoms or signs involving eating and related behaviour

更新时间:2025-06-19 01:27:59
编码MB29.Z

关键词

索引词Symptoms or signs involving eating and related behaviour、未特指的涉及进食及其相关行为的症状和和体征、涉及进食及其相关行为的症状或体征
缩写MB29Z、未特指进食相关症状
别名不明原因进食障碍、未分类进食行为异常、未定义饮食问题、未明确定义的进食症状

未特指的涉及进食及其相关行为的症状和体征(MB29.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 不符合神经性厌食症(6B80)、暴食症(6B81)或其他特定进食障碍的诊断标准。
      • 排除器质性病因(如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进食行为调节异常(至少满足2项):
      • 持续性回避性或限制性摄食(>3个月)
      • 反复暴食行为(≥1次/周)
      • 清除行为(自我催吐、滥用泻药等)
      • 食用非营养物质(异食癖)
    • 功能损害
      • 导致显著社交/职业功能障碍
      • 引发临床关注的痛苦感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体像认知扭曲:对体重/体型的过度关注(BMI在正常范围)
    • 伴随症状(至少1项):
      • 情绪波动(焦虑/抑郁评分≥中度)
      • 睡眠障碍(PSQI评分>5)
      • 营养不良客观体征(BMI<18.5或>25)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进食行为评估] --> B[临床访谈] A --> C[进食障碍问卷] B --> D[进食行为模式分析] C --> E[EDE-Q评分] D --> F[行为异常类型判定] E --> G[认知偏差评估]

H[躯体健康评估] --> I[体格检查] I --> J[BMI计算] I --> K[口腔检查] H --> L[实验室筛查] L --> M[电解质检测] L --> N[内分泌检测]

O[心理共病评估] --> P[HADS量表] P --> Q[焦虑/抑郁分级] O --> R[人格评估] R --> S[强迫特质检测]

判断逻辑

  1. 进食行为问卷(EDE-Q)
    • 总分≥2.5提示显著进食病理,需结合临床观察
  2. BMI评估
    • <18.5或>25时需排查营养不良/代谢综合征
  3. HADS量表
    • 焦虑/抑郁亚量表≥11分需心理科会诊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电解质紊乱

    • 低钾血症(<3.5 mmol/L):提示清除行为风险,需心电监护
    • 低磷血症(<0.8 mmol/L):预示再喂养综合征风险
  2. 内分泌指标

    • 性激素异常(FSH/LH↓):下丘脑性闭经的客观证据
    • 甲状腺功能(TSH正常而fT3↓):营养不良代偿表现
  3. 营养指标

    • 低白蛋白(<35 g/L):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维生素缺乏(如B12<150 pg/mL):需营养干预
  4. 血液学指标

    • 贫血(Hb<120 g/L):鉴别缺铁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诊断:基于行为异常+功能损害,排除特定进食障碍
  2. 辅助检查重点
    • 行为评估(EDE-Q)量化病理程度
    • 实验室筛查识别并发症风险
  3. 关键异常值
    • 电解质失衡需紧急处理
    • 内分泌紊乱提示慢性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 ICD-11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WHO, 2023)
  • 《进食障碍诊疗共识》(APA, 2022)
  • ESPEN营养支持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