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脑脊液的临床所见Unspecified Clinical finding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4:18
编码MB70.Z

关键词

索引词Clinical findings in cerebrospinal fluid、未特指的脑脊液的临床所见、脑脊液的临床所见、脑脊液异常、脑脊液非特异性异常
缩写CSF
别名脑脊液-的-临床表现、脑脊髓液-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的-临床发现、脑脊髓液-的-临床发现

未特指的脑脊液的临床所见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脑脊液直接检测: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结合多维度实验室分析(细胞学、生化、微生物学、免疫学)确认异常指标。
    • 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特指的脑脊液异常(如明确病原体感染、肿瘤转移、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异性标记物等)。
  2. 必须条件

    • 至少一项脑脊液实验室参数异常(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 细胞学异常:白细胞计数>5个/μL,或红细胞计数>100个/μL(非外伤性)。
      • 生化异常:蛋白质>45 mg/dL,葡萄糖<45 mg/dL(或低于同期血糖的60%),氯化物<120 mEq/L。
      • 压力异常:脑脊液压力>200 mmH₂O或<60 mmH₂O。
  3. 支持条件

    • 临床表现
      • 头痛、颈项强直、发热等脑膜刺激征(敏感度60%-80%)。
      • 神经功能缺损(如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局灶性运动/感觉异常)。
    • 影像学支持
      • MRI/CT显示脑膜强化、脑室扩大或脑实质病变(特异性70%-90%)。
    • 血清学关联
      • 血清炎症标志物升高(CRP>50 mg/L,ESR>30 mm/h)。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脑脊液检测] --> B[常规检查] A --> C[生化检查] A --> D[微生物学检查] A --> E[免疫学检查] B --> B1[外观/颜色] B --> B2[细胞计数] C --> C1[蛋白质] C --> C2[葡萄糖] C --> C3[氯化物] D --> D1[细菌培养] D --> D2[病毒PCR] D --> D3[真菌抗原检测] E --> E1[IgG指数] E --> E2[寡克隆带] E --> E3[特异性抗体] F[影像学检查] --> F1[头颅MRI] F --> F2[CT扫描] G[血清学检查] --> G1[CRP/ESR] G --> G2[自身抗体谱]

  2. 判断逻辑

    • 常规检查
      • 浑浊/黄变:提示感染或出血,需结合微生物学检测(如细菌培养)。
      • 白细胞升高伴淋巴细胞为主:指向病毒性脑膜炎或结核(需PCR验证)。
    • 生化检查
      • 蛋白质显著升高(>100 mg/dL):需排除肿瘤或吉兰-巴雷综合征。
      • 葡萄糖极低(<30 mg/dL):高度提示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
    • 免疫学检查
      • 寡克隆带阳性+IgG指数升高:支持多发性硬化诊断(需排除感染)。
    • 影像学
      • 脑膜强化:需与结核、癌性脑膜炎鉴别。
      • 脑室扩大:提示慢性脑脊液循环障碍。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白细胞计数 0-5个/μL >5个/μL:感染/炎症;淋巴细胞为主→病毒;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菌
红细胞计数 0个/μL(非创伤性) >100个/μL: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或肿瘤出血
蛋白质 15-45 mg/dL >45 mg/dL:感染/炎症/肿瘤;>100 mg/dL→吉兰-巴雷综合征或癌性脑膜炎
葡萄糖 45-80 mg/dL(血糖的60%) <45 mg/dL:细菌/真菌感染;极度降低(<30 mg/dL)→结核或隐球菌性脑膜炎
氯化物 120-130 mEq/L <120 mEq/L:细菌性脑膜炎;结合低葡萄糖可强化诊断
乳酸 1.1-2.4 mmol/L >3.5 mmol/L:提示厌氧菌感染或脑缺血
IgG指数 <0.7 ≥0.7:鞘内IgG合成增加,见于多发性硬化或神经梅毒
寡克隆带 阴性 阳性: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免疫应答(需排除感染后反应)
压力 80-180 mmH₂O >200 mmH₂O:颅内高压(感染/占位);<60 mmH₂O:低颅压(脑脊液漏/脱水)

四、诊断流程建议

  1. 初步评估:根据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临床表现,结合血清CRP/ESR升高,高度怀疑脑脊液异常。
  2. 腰椎穿刺:优先完成脑脊液常规+生化+微生物学检测。
  3. 分层诊断
    • 感染性:微生物学阳性→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 炎症性:寡克隆带阳性+MRI病灶→免疫调节治疗。
    • 肿瘤性:细胞学发现异型细胞→全身肿瘤筛查。
  4. 动态监测:治疗后重复脑脊液检测,评估蛋白/细胞数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脊液检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2. 欧洲神经病学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指南》(2022)
  3. 《中华医学杂志》脑脊液专题综述(2021)
  4. WHO《脑脊液实验室分析标准化指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