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涉及认知的症状和体征Unspecified Symptoms, signs or clinical findings involving cognition
编码MB21.Z
关键词
索引词Symptoms, signs or clinical findings involving cognition、未特指的涉及认知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认知的症状、体征或临床所见、认知损害NOS
缩写MB21Z、认知症状NOS、认知体征NOS
别名认知损害、认知功能紊乱、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减退、认知能力下降、认知症状、认知体征、认知问题、认知障碍NOS、认知症状和体征NOS、Unspecified-Cognitive-Symptoms-and-Signs、Cognitive-Disorder-NOS、Cognitive-Dysfunction-NOS
未特指的涉及认知的症状和体征(MB2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系统评估排除所有已知病因(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代谢异常、精神疾病等)后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 标准化认知评估异常:
- 至少两项核心认知域(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在标准化测试中显著低于年龄/教育水平预期值(如MMSE≤24分或MoCA≤26分)。
- 排除性诊断:
-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持续性功能障碍:
- 认知损害持续≥6个月,且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如ADL量表评分下降)。
- 神经影像学异常:
- MRI显示非特异性脑萎缩(非局限于颞叶/海马)或白质疏松(Fazekas评分≥2级)。
- 生物标志物阴性:
- CSF中β-淀粉样蛋白(Aβ42)、总tau蛋白(t-tau)水平未达阿尔茨海默病诊断阈值。
- 持续性功能障碍: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两项即可初步诊断。
- 需满足支持条件中至少一项以增强诊断可靠性。
二、辅助检查
-
神经心理学评估树:
┌─核心认知域测试
│ ├─记忆:WMS-III(延迟回忆≤1.5SD)
│ ├─执行功能:TMT-B(完成时间≥3分钟)
│ ├─注意力:Digit Span(顺背≤5位数)
│ └─语言:Boston命名测试(正确率≤80%)
└─功能评估量表
├─ADL(Barthel指数≤85分)
└─IADL(Lawton量表≤4项独立) -
影像学检查判断逻辑:
- MRI结构成像:
- 全脑萎缩(GCA评分≥2级)但无海马特异性萎缩(MTA评分≤1级)→支持非退行性病因。
- 白质高信号(Fazekas≥2级)需结合血管危险因素评估。
- FDG-PET:
- 全脑代谢减低(非AD型后扣带回保留)→提示非特异性代谢异常。
- MRI结构成像:
-
实验室检查流程:
- 第一阶段:甲状腺功能(TSH)、维生素B12、叶酸、电解质
- 第二阶段:梅毒血清学、HIV筛查、自身免疫抗体(ANA、抗TPO)
- 第三阶段:CSF分析(细胞计数、蛋白、14-3-3蛋白)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清维生素B12 | 200-900 pg/mL | <200 pg/mL提示营养缺乏性认知损害,需补充治疗并监测3个月后认知改善 |
TSH | 0.4-4.0 mIU/L | >10 mIU/L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认知障碍,需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CSF Aβ42 | >600 pg/mL | 500-600 pg/mL需结合tau蛋白分析,<500 pg/mL提示AD可能(需排除MB21.Z诊断) |
同型半胱氨酸 | <15 μmol/L | >15 μmol/L与血管性认知损害相关,需补充B族维生素 |
血氨 | 11-35 μmol/L | >50 μmol/L提示肝性脑病可能(需紧急处理) |
四、诊断路径总结
- 初始评估:详细病史采集(包括药物史、毒物接触史) + 基础认知筛查(MMSE/MoCA)。
- 二级检查:
- 异常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成套测试 + 结构MRI。
- 实验室排除代谢/感染/中毒因素。
- 三级检查:
- PET/CSF分析用于疑难病例鉴别。
- 动态监测:每6个月重复认知评估,观察进展模式(突发恶化提示需重新评估病因)。
参考文献:
- DSM-5神经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2013)
-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020)
- NIA-AA非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研究标准(Neurolog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