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眩晕Other specified Vertigo
编码MB48.0Y
关键词
索引词Vertigo、其他特指的眩晕
别名眩晕症、头晕症、头昏症、头晕、头昏
其他特指的急性前庭综合征(AB3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或病理学证据:
- 头部MRI显示脑干、小脑或内耳特异性病灶(如梗死、出血、肿瘤),且病灶与前庭症状存在明确解剖学关联。
- 脑脊液检查(如多发性硬化时)检出寡克隆区带或IgG指数升高(需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前庭功能定位证据:
- 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联合冷热试验证实中枢性前庭通路损害(如视动性眼震异常)。
- 影像学或病理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临床特征):
- 持续性眩晕/头晕: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与体位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 前庭-眼反射异常:存在自发性眼震(非疲劳性、非位置性),且不符合周围性眼震特征(如方向固定、强度稳定)。
- 步态不稳:无法独立行走或需扶持,闭目难立征(Romberg试验)阳性。
-
支持条件(病因指向性证据):
- 脑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用于脑血管性AVS)。
- 创伤史:近期头部外伤伴颞骨CT显示骨折线累及迷路(创伤性AVS)。
- 精神心理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焦虑相关性AVS)。
- 阵发性前庭发作特征:症状呈短暂反复发作,视频眼震图(VNG)显示中枢代偿延迟。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急性前庭综合征评估路径
├── 初步鉴别
│ ├── 床旁HINTS检查(头脉冲-眼震-倾斜试验)
│ └── 体位诱发试验(Dix-Hallpike)
├── 影像学分层
│ ├── 急诊头颅CT(排除出血)
│ └── 3T-MRI(DWI序列评估急性梗死)
├── 前庭功能评估
│ ├── 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
│ ├── 冷热试验
│ └── 前庭自旋转试验(VAT)
└── 病因特异性检查
├── 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脑血管病因)
├── 抗Hu/Yo抗体(副肿瘤性)
└── 颞骨高分辨率CT(创伤性)
判断逻辑:
-
HINTS检查:
- 头脉冲试验阴性(矫正性扫视)+方向改变性眼震→提示中枢性病变(敏感性96%)
- 倾斜试验异常→需优先排除脑干梗死
-
MRI-DWI序列:
- 小脑或脑干高信号灶→急性梗死(发病48小时内检出率>95%)
- 内耳结构异常(如迷路出血)→需结合创伤史
-
冷热试验:
- 单侧半规管麻痹(CP>25%)→周围性病变
- 双侧反应对称但视动性眼震异常→中枢整合障碍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血D-二聚体 | >500 μg/L | 提示血栓形成倾向,需排查后循环缺血(特异性60%) |
抗GFAP抗体 | 阳性(CBA法) | 提示自身免疫性前庭脑炎(特异性>90%) |
血清维生素B12 | <200 pg/mL | 维生素缺乏导致髓鞘损伤,可表现为亚急性联合变性伴前庭症状 |
脑脊液蛋白 | >45 mg/dL | 血脑屏障破坏,见于感染/脱髓鞘疾病(需结合细胞计数鉴别) |
vHIT增益值 | <0.7(水平半规管) | 外周前庭病变特征,如增益值正常但出现矫正性扫视→中枢代偿障碍 |
四、诊断流程图
急性持续性眩晕(>24h)
↓
床旁HINTS检查
↓
■ 若提示中枢性 → 紧急MRI+DWI
├─阳性→按卒中流程处理
└─阴性→完善前庭功能+血清自身抗体
■ 若提示周围性 → 颞骨CT+前庭功能测试
├─创伤性→手术评估
└─非创伤性→排查代谢/免疫病因
参考文献:
- 《中国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21)
- Stroke杂志《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神经学评估策略》
- Neurology临床实践指南《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CVD)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