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涉及进食及其相关行为的症状和体征Other specified Symptoms or signs involving eating and related behaviour
编码MB29.Y
关键词
索引词Symptoms or signs involving eating and related behaviour、其他特指的涉及进食及其相关行为的症状和体征
缩写MB29Y
别名进食行为异常、饮食行为异常、进食相关症状、饮食相关症状、进食障碍症状、饮食障碍症状、非典型进食行为、非典型饮食行为、特殊进食行为、特殊饮食行为
其他特指的涉及进食及其相关行为的症状和体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
- 临床综合评估:通过结构化临床访谈(如SCID-5或EDE)结合ICD-11诊断标准,排除特定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贪食)后确认症状。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行为异常(需满足≥2项):
- 对特定食物的极端偏好/厌恶(如仅接受特定质地食物)
- 反复暴食后补偿性限制(周期≥3个月)
- 夜间觉醒进食(每周≥2次)
- 功能损害:
- 社交、职业或学业功能显著下降
- 因进食行为产生持续心理痛苦(羞耻/自责)
- 核心行为异常(需满足≥2项):
-
支持条件:
- 心理症状:
- 体重/体型过度关注(每日思维占比>30%)
- 自我价值感严重依赖体型(临床评估量表得分≥中度)
- 生理指征:
- BMI偏离正常范围15%以上(<18.5或>25)
- 实验室异常(见第三节)持续≥1个月
- 心理症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临床评估] --> B[行为观察] A --> C[心理量表] A --> D[体格检查] D --> E[营养状态评估] D --> F[内分泌检查] A --> G[实验室检测] G --> H[血液生化] G --> I[激素水平] A --> J[影像学检查] J --> K[骨密度检测] J --> L[心脏超声]
判断逻辑:
- 行为观察(进食日记+视频记录):
- 识别暴食/限制模式:连续3天摄入>3000kcal后<800kcal视为异常
- 心理量表:
- EDI-3(进食障碍量表):≥4个子量表异常支持诊断
- BDI-II(贝克抑郁量表):>20分提示共病抑郁需干预
- 营养评估:
- 皮褶厚度测量:三头肌皮褶<P5百分位提示营养不良
- 影像学:
- 骨密度T值<-1.0:需排查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钾 | <3.5 mmol/L | 提示呕吐/泻药滥用风险;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 立即补钾+心电监护 |
血红蛋白 | 女性<110g/L | 铁缺乏性贫血;需排除消化道出血 | 铁剂补充+便隐血检测 |
游离T3 | <2.3 pg/mL | "低T3综合征";反映长期能量负平衡 | 调整营养方案+监测甲状腺功能 |
血皮质醇 | 晨起>550 nmol/L | HPA轴激活;与焦虑/暴食相关 | 心理干预+应激管理 |
白蛋白 | <35 g/L | 蛋白质营养不良;伤口愈合延迟风险 | 高蛋白饮食+静脉营养支持 |
25-羟维生素D | <50 nmol/L | 骨代谢障碍;增加骨折风险 | 维生素D3 2000IU/日+钙剂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阶梯式排除:
- 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
- 再排除DSM-5特定进食障碍
- 多学科协作:
- 精神科:评估共病(抑郁/焦虑)
- 营养科:制定个体化膳食方案
- 内分泌科:监控代谢并发症
- 动态监测:
- 每月复查关键指标(BMI/血钾/骨密度)
权威参考文献:
- WHO《ICD-11临床实践指南》
- 《进食障碍:临床诊疗手册》(APA出版)
- 《临床内分泌学杂志》2024年营养相关性激素紊乱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