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玫瑰痤疮Unspecified Rosacea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5:01
编码ED90.0Z

关键词

索引词Rosacea、未特指的玫瑰痤疮、玫瑰痤疮、酒渣鼻
缩写UR、未特指玫瑰痤疮
别名未特指的酒糟鼻、未分类的玫瑰痤疮、未分类酒渣鼻

未特指的玫瑰痤疮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临床特征组合诊断:需同时满足面中部持续性红斑(≥3个月)及至少1项次要特征(潮红/丘疹/毛细血管扩张),且排除特定亚型(丘疹脓疱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赘疣型)。
  2. 必须条件(确诊必需):

    • 核心症状
      • 面中部(鼻部、颊部、前额)持续性或复发性红斑,持续时间≥3个月。
      • 排除其他皮肤病(如寻常痤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
    • 体征支持
      • 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非特定形态)。
      • 散在炎性丘疹或脓疱(无优势分布模式)。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

    • 主观症状
      • 灼热/刺痛感(强度≥VAS评分4/10)。
      • 一过性潮红(每周发作≥3次)。
    • 诱发因素
      • 紫外线暴露、辛辣饮食、酒精摄入或情绪波动后症状加重。
    • 实验室支持
      • 毛囊蠕形螨密度≥5只/cm²(皮肤刮片镜检)。
      • 炎症标志物轻度升高(CRP 5-10 mg/L)。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皮肤科体格检查] A --> C[病史采集] B --> D[皮肤镜检查] B --> E[临床摄影] D --> F[毛细血管扩张评估] D --> G[炎性皮损分级] A --> H[鉴别诊断] H --> I[真菌镜检/培养] H --> J[斑贴试验] H --> K[血清ANA检测] A --> L[严重度评估] L --> M[生活质量问卷] L --> N[皮肤超声]

  2. 判断逻辑

    • 皮肤镜检查
      • 树状/线状毛细血管扩张 + 毛囊性脓疱 → 支持玫瑰痤疮诊断。
      • 鳞屑 + 黄红色背景 → 需鉴别脂溢性皮炎。
    • 皮肤超声
      • 真皮层增厚(>1.2mm)伴低回声区 → 提示慢性炎症。
    • 毛囊蠕形螨检测
      • 密度≥5只/cm² → 支持微生物参与发病,但非确诊依据。
    • 鉴别检查
      • ANA阳性(滴度≥1:160) → 排除红斑狼疮。
      • 斑贴试验阳性 → 排除接触性皮炎。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毛囊蠕形螨计数升高(≥5只/cm²):
      • 意义:提示微生物定植可能加剧炎症,建议局部灭螨治疗(如伊维菌素)。
    • 细菌培养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意义:反映皮肤屏障破坏,需加强抗菌护理。
  2. 炎症标志物

    • CRP轻度升高(5-10 mg/L):
      • 意义:提示亚临床系统性炎症,建议监测疾病活动度。
    • 血沉加快(>20 mm/h):
      • 意义:需排查合并自身免疫病可能。
  3. 免疫学指标

    • 血清LL-37肽升高
      • 意义:提示天然免疫激活,与潮红发作相关。
    • TNF-α/IL-1β升高
      • 意义:指导生物制剂治疗(如抗IL-17药物)。
  4. 皮肤屏障功能检测

    • 经皮水分丢失(TEWL>15 g/m²/h):
      • 意义:需修复屏障(含神经酰胺护肤品)。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持续性红斑+次要临床特征组合,严格排除特定亚型及其他皮肤病。
  • 检查重点:皮肤镜评估血管/炎性皮损为首选,超声及螨虫检测辅助确诊。
  • 实验室价值:异常指标(CRP/螨虫密度)指导个体化治疗,但非独立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全球玫瑰痤疮专家共识(ROSCO, 2019)
  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诊断指南
  3.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实验室参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