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癣Onychomycosis
编码EE12.1
关键词
索引词Onychomycosis、甲癣、指甲真菌感染、甲真菌病、根据临床特征分类的甲真菌病、白色浅表性甲真菌病、远端和外侧甲下甲真菌病、近端甲下甲真菌病、全甲营养不良性甲真菌病
同义词Fungal infection of the nails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1C6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
1C62.30卡波西肉瘤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2HIV感染临床3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Z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合并症,临床分期未特指1C62.1HIV感染临床2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0HIV感染临床1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结核病
1C60.3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1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1C60.0HIV感染临床1期合并结核病1C60.ZHIV感染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期未特指1C60.30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合并结核病1C60.2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1C6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疟疾
1C61.0HIV感染临床1期合并疟疾1C61.1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疟疾1C61.30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合并疟疾1C61.Z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疟疾,临床分期未特指1C61.3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2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甲癣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甲癣(Tinea unguium),又被称为“灰指甲”,是一种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及甲下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实际上,甲癣是甲真菌病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甲真菌病则涵盖了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所引发的指(趾)甲感染。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常见,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学特征
-
致病微生物:
- 皮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原,这类真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能够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途径进入人体甲床区域。
- 酵母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也是引起甲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抑制状态时更易发生感染。
- 少数情况下,非皮肤癣菌类霉菌也可成为致病因素之一。
-
感染途径与条件:
- 环境因素: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是传播高风险区。
- 个人卫生状况:不良的足部护理习惯,如不经常更换袜子、穿不透气鞋履等,会增加患病几率。
- 创伤性损害:指甲受到物理损伤后,其屏障功能受损,为真菌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
- 基础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因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更容易并发甲癣;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治疗者也可能因体内正常菌群失衡而导致真菌过度生长。
- 免疫状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例如HIV/AIDS患者)由于机体防御机制减弱,更易遭受各种真菌侵袭。
-
病理生理机制:
- 真菌一旦定植于甲周组织内,将逐渐破坏正常的角质层结构,导致甲板增厚、变形以及颜色变化等症状出现。
- 随着病情进展,受累指甲可能变得脆弱易碎,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及美观度。
分类
根据临床特征的不同,甲癣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几种类型:
- 白色浅表性甲真菌病:表现为甲表面出现白色斑点或条纹。
- 远端侧缘型甲真菌病:病变始于甲游离缘并向近端扩展,形成黄褐色变色区。
- 近端甲下型甲真菌病:感染源来自甲根部,沿纵向方向发展。
- 全甲营养不良性甲真菌病:整个指甲均被波及,呈现广泛性破坏改变。
参考文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现代真菌学》等专业书籍及相关学术期刊文章。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现有可靠资料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关于甲癣这一疾病的综合概述。对于具体诊断与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个性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