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含硅[矽]粉尘引起的尘肺Unspecified Pneumoconiosis due to dust containing silica
编码CA60.0Z
关键词
索引词Pneumoconiosis due to dust containing silica、未特指的含硅[矽]粉尘引起的尘肺、含硅[矽]粉尘引起的尘肺、矽肺NOS、复杂性矽肺、肺纤维化伴矽肺、结节性矽肺、二氧化硅引起的尘肺、矽肺纤维化、单纯性矽肺、硅酸盐沉着病、硅肺、硅沉着病
缩写未特指含硅粉尘尘肺、未特指矽肺、NOS-Silicosis
别名未特指的含硅粉尘引起的尘肺、未特指的矽肺、未特指矽尘肺、未特指硅尘肺
未特指的含硅[矽]粉尘引起的尘肺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职业暴露史:
- 明确的长期(≥5年)含硅粉尘接触史,涉及采矿业、陶瓷制造、隧道工程等高危职业。
- 工作环境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如中国GBZ 2.1-2019规定:总尘PC-TWA为0.7mg/m³)。
- 影像学特征:
- 胸部X线或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双侧上肺野为主的圆形小阴影(p/q型)、大阴影(直径≥10mm)或融合性纤维化病变。
- 职业暴露史: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症状:
- 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Ⅱ级)。
- 慢性咳嗽伴少量黏痰(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肺功能异常:
-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总量TLC<80%预计值)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 弥散功能下降(DLCO<60%预计值)。
- 病理学证据:
- 肺组织活检显示硅结节形成(同心圆状胶原纤维沉积伴玻璃样变)。
- 典型症状: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的职业暴露史+影像学特征。
- 高度疑似需满足:
- 职业暴露史+典型症状+肺功能异常(需排除结核、肺癌等其他疾病)。
- 确诊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胸部X线(初筛)
│ ├─ 小阴影(p/q型)分级(ILO分类)
│ └─ 大阴影(A/B/C型)定位
└─ HRCT(确诊与分期)
├─ 磨玻璃影(活动性肺泡炎)
├─ 小叶间隔增厚(间质纤维化)
└─ 纵隔淋巴结蛋壳样钙化(特异性表现)- 判断逻辑:
- X线密集度1/1级(至少两个肺区出现p/q型阴影)为诊断起点。
- HRCT显示融合性纤维化(>2cm)提示进展期矽肺。
- 判断逻辑:
-
肺功能检查:
- 限制性障碍:TLC、VC下降,FEV1/FVC正常或偏高。
- 弥散障碍:DLCO下降程度与纤维化范围正相关。
-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 尘细胞检测:灌洗液中含硅颗粒的巨噬细胞>15%具诊断提示意义。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清标志物:
- KL-6升高(>500U/mL):提示肺泡上皮损伤,与纤维化进展相关。
- SP-D升高(>110ng/mL):反映Ⅱ型肺泡细胞活化,需警惕急性加重。
-
炎症指标:
- IL-6升高(>10pg/mL):提示持续炎症反应,需评估是否合并感染。
-
免疫学检测:
- 抗核抗体(ANA)弱阳性(1:80):可能提示继发自身免疫现象(如Caplan综合征)。
-
血气分析:
- PaO2<60mmHg(静息状态):提示呼吸衰竭,需启动氧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职业史+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是确诊基石,HRCT对早期病变敏感度优于X线。
- 检查策略:
- 初筛首选X线(ILO分级),确诊需HRCT+肺功能联合评估。
- BAL适用于疑难病例或需排除其他间质性肺病时。
- 实验室意义:KL-6/SP-D动态监测可评估疾病活动度,但不可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 《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15)
- 国际劳工组织(ILO)《尘肺X线影像国际分类指南》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病诊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