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支气管炎Unspecified Bronchitis
编码CA20.Z
关键词
索引词Bronchitis、未特指的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感染、支气管感染性疾患、感染性支气管炎、卡他性支气管炎、喉气管支气管炎、LTB[喉气管支气管炎]、假膜性支气管炎
别名Bronchitis-not-specified
未特指的支气管炎 (CA20.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排除急性支气管炎(病程<3周)和慢性支气管炎(病程>8周且连续2年发作)。
- 持续性咳嗽:咳嗽症状持续3-8周,伴或不伴咳痰,且无法归因于哮喘、肺结核等其他明确疾病。
-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痰液特征: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但病原学检测(痰培养/PCR)未明确特定病原体。
- 影像学证据:胸部X线/CT显示肺纹理增粗或支气管壁增厚,但无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病变。
- 炎症标志物:CRP 5-20 mg/L(轻度升高),血沉(ESR)10-30 mm/h。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必须条件全部符合 + 至少1项支持条件。
- 高度疑似病例:符合必须条件但缺乏支持条件时,需动态观察2周并复查炎症标志物。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
- 判断逻辑:用于排除肺炎、肺水肿等疾病。肺纹理增粗但无实变影时支持诊断。
- 高分辨率CT:
- 判断逻辑:支气管壁增厚(>1 mm)或"轨道征"提示慢性炎症,需结合病程排除慢性支气管炎。
- 胸部X线:
-
肺功能检查:
- 支气管激发试验:
- 判断逻辑:FEV1下降≥20%提示气道高反应性,需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
- 支气管激发试验:
-
病原学检查:
- 痰培养+药敏:
- 判断逻辑:连续3次培养阴性可排除细菌性支气管炎。
- 痰培养+药敏: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5-20 mg/L:提示非特异性炎症,需排除其他感染源(如鼻窦炎)。
- ESR 10-30 mm/h:反映慢性炎症活动,>50 mm/h需排查结缔组织病。
-
血常规:
- 白细胞正常(4-10×10⁹/L):支持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病因。
- 中性粒细胞>70%: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复查痰培养。
-
痰液分析:
- 嗜酸性粒细胞>3%:提示过敏因素参与,需评估环境暴露史。
-
血清IgE:
- >100 IU/mL:提示特应性体质,可能加重气道炎症反应。
四、检查项目决策树
症状评估(咳嗽3-8周)
↓
首选检查:
├─胸部X线 → 异常 → 行CT扫描
├─血常规+CRP → CRP↑ → 痰培养
└─肺功能 → 异常 → 支气管舒张试验
↓
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
五、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病程特征(3-8周)的排除性诊断,需动态监测症状演变。
- 检查重点:影像学排除结构性病变,炎症标志物评估疾病活动度。
- 鉴别关键:与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鉴别。
参考文献:
- ICD-11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标准(2023修订版)
- ERS/ATS《成人慢性咳嗽诊断指南》(2022)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