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鼻息肉Other specified Nasal polyp
编码CA0J.Y
关键词
索引词Nasal polyp、其他特指的鼻息肉、鼻腔息肉、鼻咽息肉、腺样组织息肉、鼻中隔息肉、后鼻孔息肉、其他鼻窦息肉、鼻窦息肉NOS、副鼻窦息肉、鼻窦息肉 [possible translation]、副鼻窦息肉 [possible translation]、筛窦息肉、上颌窦息肉、额窦息肉、蝶窦息肉
缩写鼻息肉
别名鼻腔良性增生性病变、筛窦鼻息肉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9AZ1 鼻咽
XA7PX5鼻咽侧壁XA6QY3咽旁隙XA21P9鼻咽前壁XA7W35咽隐窝XA9P89咽后隐窝XA0659鼻咽上壁XA4BR4鼻咽后壁XA5AS8腺样体XA3523 鼻窦
XA58F6筛窦XA91G8额窦XA4U67蝶窦XA1R64上颌窦XA43C9 鼻腔
XA7WQ4鼻软骨XA53X2鼻前庭XA8D47鼻中隔XA8817鼻甲XA4CN5鼻黏膜XA6YH7鼻腔的结缔组织、皮下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3HQ4鼻弓静脉关联情况
CA0A 慢性鼻窦炎
CA0A.Y其他特指的慢性鼻窦炎CA0A.Z未特指的慢性鼻窦炎CA0A.0Samter综合征其他特指的鼻息肉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其他特指的鼻息肉是指在上呼吸道疾病中,除了常见的典型鼻息肉外,具有特殊形态、位置或其他特定特征的鼻息肉。这些息肉可能出现在鼻腔的不同部位,如鼻咽部、腺样组织、鼻中隔、后鼻孔等,也包括筛窦、上颌窦、额窦和蝶窦内的息肉。它们同样由鼻腔或副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反应所引起,导致局部黏膜增生并形成突出于正常解剖结构之外的肿块。这些肿块通常呈现为灰白色、表面光滑且质地柔软。
病因学特征
-
变态反应:
- 长期暴露于过敏原环境下,个体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反应,引发鼻腔内部慢性炎症。在此过程中,组胺、白细胞三烯等化学介质被释放出来,使得鼻黏膜通透性增加,并促使血浆渗出以及炎性细胞聚集。反复发作的过敏反应会加剧鼻腔黏膜损伤,从而促进息肉形成与发展。
-
病原微生物感染:
- 病毒或细菌感染也是诱发鼻息肉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病原体侵入鼻腔并寄生于其中时,可破坏黏膜屏障功能,使病原体能够深入到更深层组织内引发炎症反应。这种持续性的刺激会导致血管生成增多、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最终形成鼻息肉。
-
环境因素:
- 外界环境污染(如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工业排放物)、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能成为鼻息肉发生发展的触发条件。这些外界刺激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还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整体免疫状态间接促进鼻息肉的发展。
-
解剖结构异常:
-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情况,比如中鼻道狭窄、鼻中隔偏曲等。这类结构性问题可能会阻碍鼻腔正常引流功能,造成分泌物积聚并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导致鼻息肉的产生。
-
遗传易感性:
- 有研究表明,部分人群因携带特定基因变异而对鼻息肉的发生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这意味着家族中有鼻息肉病史者其后代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病理机制
-
慢性炎症:
- 持续存在的慢性鼻窦炎是导致鼻息肉最常见的基础性疾病之一。由于长期受到各种因素(如过敏源、病原微生物)的刺激,鼻腔内黏膜会出现显著增厚及变性现象,同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间质液积聚,这为鼻息肉提供了生长的基础环境。
-
上皮细胞增殖:
- 在炎症状态下,鼻腔上皮细胞显示出异常活跃的增殖特性,同时伴随腺体分泌功能亢进及血管扩张充血的表现。这种过度增生的结果就是形成了超出正常解剖范围之外的肿块——即“鼻息肉”。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呼吸障碍:最常见且明显的症状为鼻塞感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侧或双侧鼻子不通气的情况。
- 分泌物增多:经常会有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流出,尤其是在夜间平躺时更为严重。
- 面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会感觉到额头、眼睛周围乃至整个面颊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感或疼痛感。
- 嗅觉变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逐渐丧失原有的嗅觉能力。
- 其他伴随症状:如果息肉体积较大或者数量较多,则还可能伴有打鼾、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
参考文献: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研究论文
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当前可靠的公开资料整理而成,具体诊断与治疗建议请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