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哮喘,单纯性Allergic asthma, uncomplicated
编码CA23.02
关键词
索引词Allergic asthma, uncomplicated、变应性哮喘,单纯性、过敏性哮喘 NOS、过敏性哮喘,单纯性
同义词allergic asthma NOS
缩写变应性哮喘、过敏性哮喘
别名花粉症引起的哮喘、尘螨过敏引起的哮喘、宠物皮屑引起的哮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意外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27
意外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2
意外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B24
意外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0
意外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B23
意外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B26
意外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B25
意外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B29
意外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B21
意外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B28
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意外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34
意外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B31
意外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PB32
意外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PB35
意外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PB30
意外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PB33
意外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PB36
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严重度
PB36
重度PB36
中度PB36
轻度变应性哮喘,单纯性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变应性哮喘,也称为过敏性哮喘,是哮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特征在于患者对特定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的敏感反应,导致气道可逆性阻塞、支气管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单纯性变应性哮喘指在无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情况下发生的此类哮喘。
病因学特征
-
过敏原暴露:
- 变应性哮喘的发生与个体对环境中的各种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密切相关。这些过敏原包括但不限于尘螨、花粉、动物毛发、霉菌孢子等。当易感个体吸入这些物质后,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防御机制,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
免疫机制:
- 在变应性哮喘中,IgE介导的即时型超敏反应起着关键作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特异性B细胞被激活并分化成浆细胞,后者产生针对该过敏原的IgE抗体。这些IgE抗体随后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I受体上。当再次遇到相同的过敏原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触发上述效应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黏液分泌增多等一系列症状。
-
遗传与环境因素:
- 遗传背景对于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此外,早期生活经历如感染、营养状况以及生活环境等也会影响哮喘的发展。例如,早年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损害气道上皮屏障功能,促进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而过度清洁的生活环境则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增加对过敏原的敏感度。
-
气道高反应性:
- 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炎症刺激,哮喘患者的气道表现出异常高的反应性。即使面对轻微刺激,也可能迅速发生痉挛收缩,进而造成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状态下的气道不仅容易受到外界过敏原的影响,还可能因非特异性因素(如冷空气、烟雾等)而诱发哮喘发作。
病理机制
-
气道炎症:
- 持续存在的低级别气道炎症是变应性哮喘的核心病理特征之一。在此过程中,多种类型的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因子(如IL-4, IL-5, IL-13)参与了气道壁结构的重塑过程。这不仅导致气道腔内径缩小,还增加了气道阻力,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
-
气道重构:
- 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哮喘可引起气道结构的永久性改变,即所谓的“气道重构”。这种变化包括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层增生、腺体增生以及胶原沉积等现象。气道重构不仅加重了气流受限的程度,也为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更多挑战。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变应性哮喘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这些症状往往在夜间或清晨更为明显,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得到缓解。
-
诱因相关:
- 症状的发作通常与接触特定过敏原有关,但有时也可能由运动、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了解并避免个人特有的触发因素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基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报告及相关研究文献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