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Other specified Neonatal malabsorption syndrom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48:10
编码KB89.Y

关键词

索引词Neonatal malabsorption syndromes、其他特指的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新生儿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继发于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的新生儿吸收不良
缩写KB89Y
别名其他特指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特定类型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特指型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

其他特指的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营养吸收障碍证据
      • 粪便苏丹III染色显示中性脂肪球≥10个/高倍视野(HPF)且持续>72小时。
      • 血清白蛋白<30 g/L伴低蛋白性水肿(排除肾脏或肝脏疾病)。
    • 生长停滞
      • 体重增长速率<10 g/kg/d持续1周以上(排除感染或代谢性疾病)。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学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腹泻(水样/脂肪泻)+ 体重不增/下降 + 腹部膨隆(三联征)。
      • 特定营养缺乏表现:维生素K依赖性出血、低钙惊厥或佝偻病体征。
    • 病因学证据
      • 基因检测发现先天性吸收缺陷相关突变(如SLC5A1基因突变致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
      • 影像学证实解剖异常(如肠旋转不良、短肠综合征)。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两项即可确诊。
    • 若仅满足一项必须条件,需同时具备:
      • ≥2项支持条件中的典型症状组合。
      • 呼气氢试验阳性(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或粪便胰蛋白酶<200 μg/g。

二、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树

    ├── 粪便检查
    │ ├── 苏丹III染色(脂肪吸收评估)
    │ ├── 还原糖检测(碳水化合物吸收评估)
    │ └── 胰蛋白酶活性(胰腺功能评估)
    ├── 血液检查
    │ ├── 电解质+血气分析(代谢状态评估)
    │ ├── 微量元素谱(锌、镁、铁等)
    │ └── 基因检测(SLC5A1、CFTR等)
    └── 功能试验
    ├── 呼气氢试验(乳糖/果糖吸收)
    └── D-木糖吸收试验(肠黏膜完整性)

  2. 影像学检查树

    ├── 腹部超声(肠壁厚度、肠系膜血流)
    ├── 上消化道造影(结构异常筛查)
    └── MRI肠系膜成像(复杂解剖畸形评估)

  3. 判断逻辑

    • 粪便脂肪球阳性:提示脂肪消化吸收障碍,需进一步区分胰腺源性(粪便胰蛋白酶↓)或胆汁源性(血清总胆汁酸↓)。
    • 呼气氢试验阳性:结合饮食史判断乳糖/果糖不耐受,若禁食后仍阳性需考虑先天性糖酶缺乏。
    • 腹部超声显示肠壁增厚>3 mm:提示炎症或淋巴管扩张,需行淋巴管造影排除原发性淋巴管畸形。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粪便检测

    • 中性脂肪球>10/HPF:提示胰脂肪酶分泌不足或胆汁酸缺乏,需检测血清胰蛋白酶原及GGT。
    • 还原糖≥0.5%:提示双糖酶缺乏,需行基因检测排除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2. 血液检测

    • 血锌<9.18 μmol/L:导致免疫功能受损,需警惕反复感染。
    • BE值<-5 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需紧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 功能试验

    • D-木糖吸收率<25%:提示近端小肠黏膜广泛损伤,需肠活检确认微绒毛包涵体病等。
  4. 影像学指标

    • 肠系膜淋巴结直径>10 mm:需排除感染性肠炎或过敏性肠病。

四、总结

  • 诊断核心:营养吸收障碍的客观证据(粪便脂肪球+生长停滞)是确诊基石。
  • 检查策略:先通过粪便/血液初筛定位吸收障碍类型,再针对性选择基因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 结果解读:需结合发育阶段(早产儿胰酶分泌生理性不足)、喂养方式(母乳/配方奶)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
ESPEN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2023)
《儿科胃肠病学与营养》(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