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输血引起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neonatorum due to twin to twin transfusion
编码KA8A.1
关键词
索引词Polycythaemia neonatorum due to twin to twin transfusion、双胎输血引起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缩写TAPS、TTTS
别名双胎输血性多血症、双胎输血导致的多血症、受血儿红细胞增多症
双胎输血引起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双胎血红蛋白差异:供血儿与受血儿出生24小时内静脉血血红蛋白差值 > 80g/L(供血儿Hb常<130g/L,受血儿Hb>220g/L)。
- 胎盘病理证据:组织学证实单绒毛膜胎盘存在动脉-静脉血管吻合支(直径>1mm)。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史:经早孕期超声确认单绒毛膜性双胎。
- 静脉血红细胞压积(Hct):受血儿出生后2小时内Hct ≥65%(需排除采血技术误差)。
- 双胎体重差异:受血儿体重 > 供血儿20%以上(除外其他生长受限因素)。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受血儿皮肤深红/紫绀 + 以下任一项:
-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分)
- 喂养困难(有效吸吮<5分钟/次)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
- 实验室阈值:
- 受血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5 mIU/mL
- 血糖<2.2mmol/L(与高代谢需求相关)
- 影像学支持:超声显示受血儿心脏扩大(右心室舒张末径>同胎龄均值2SD)
- 典型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血液学检查] A --> C[影像学评估] A --> D[胎盘分析] B --> B1(静脉血Hct/Hb) B --> B2(网织红细胞计数) B --> B3(血清EPO) C --> C1(心脏超声) C --> C2(颅脑MRI) C --> C3(腹部超声) D --> D1(胎盘灌注铸型) D --> D2(血管吻合支组织学) -
判断逻辑:
- Hct/Hb检测:
- Hct≥65%为诊断阈值,但需排除血液浓缩(如延迟脐带结扎)
- Hb>220g/L时需计算双胎差值(ΔHb>80g/L具特异性)
- 心脏超声:
- 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反流提示高容量负荷
- 肺动脉收缩压>40mmHg需警惕肺高压
- 颅脑MRI:
- 白质T2高信号提示缺血性损伤
- 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提示血栓形成
- 胎盘分析:
- 血管吻合支直径>1mm具诊断意义
- 供血儿胎盘区域苍白提示慢性失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学指标:
- Hct≥65%:
- 意义:血液高黏滞导致微循环障碍
- 处理:紧急部分换血(目标Hct<55%)
- 网织红细胞>10%:
- 意义:骨髓代偿性造血活跃
- 处理:监测血栓风险
- EPO>35 mIU/mL:
- 意义:反映组织缺氧严重度
- 处理:氧疗支持
- Hct≥65%:
-
代谢指标:
- 血糖<2.2mmol/L:
- 意义:高代谢消耗所致
- 处理:持续葡萄糖输注(6-8mg/kg/min)
- 血乳酸>3mmol/L:
- 意义:组织低灌注标志
- 处理:改善循环+监测器官功能
- 血糖<2.2mmol/L: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0.5mg/L:
- 意义:高凝状态预警
- 处理: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1.5mg/kg q12h)
- 血小板<100×10⁹/L:
- 意义:消耗性凝血病
- 处理:输注血小板(当<50×10⁹/L或有出血)
- D-二聚体>0.5mg/L: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单绒毛膜双胎+Hct≥65%+双胎Hb差值>80g/L
- 关键辅助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颅脑MRI(排查脑损伤)、胎盘病理(确诊血管吻合)
- 实验室重点:Hct/Hb(诊断阈值)、血糖/乳酸(代谢监测)、凝血指标(血栓预防)
参考文献:
- Pediatrics (2023) 国际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管理共识
-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24) 单绒毛膜双胎并发症指南
-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Fetal Edition (2022) 双胎输血综合征病理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