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肌张力障碍Unspecified Dystonic disorders
编码8A02.Z
关键词
索引词Dystonic disorders、未特指的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
缩写Dystonia
别名痉挛性斜颈、肌张力异常
未特指的肌张力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临床表现:
- 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异常姿势(如斜颈、躯干扭转)或重复性运动
- 症状在特定动作/情绪状态下加重,休息可部分缓解
- 排除其他已知病因(药物、中毒、代谢疾病等)
- 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 ≥ 1个月
- 核心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感觉诡计现象:触觉刺激(如触摸面部)可暂时改善症状(阳性率20%-40%)
- 疼痛伴随:肌肉收缩相关疼痛(发生率30%-50%)
- 症状分布:局灶性(单一部位)或节段性(相邻部位)受累
-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运动障碍病史(提示遗传因素)
-
排除标准:
- 影像学显示结构性脑损伤(如梗死、肿瘤)
- 实验室检查提示代谢性疾病(如Wilson病铜蓝蛋白<20 mg/dL)
- 近期使用致肌张力障碍药物(如抗精神病药)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脑部MRI] A --> C[血清铜蓝蛋白] A --> D[甲状腺功能] B --> E[正常:支持原发性] B --> F[异常:需排除继发性] C --> G[>20 mg/dL:排除Wilson病] D --> H[TSH正常:排除甲亢/甲减] I[进阶检查] --> J[基因检测 DYT1/TOR1A等] I --> K[肌电图 EMG] J --> L[阴性:符合未特指型] K --> M[协同收缩:支持诊断] -
判断逻辑:
- 脑部MRI:
- 正常:支持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 基底节病变:指向继发性病因(需结合实验室)
- 肌电图(EMG):
- 主动肌与拮抗肌协同收缩:特异性表现(阳性率60%-80%)
- 无异常:不能排除诊断(20%-40%病例正常)
- 基因检测:
- 阳性:归类为特定遗传亚型(如DYT1)
- 阴性:符合未特指型诊断
- 脑部MRI: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清铜蓝蛋白:
- 异常值:<20 mg/dL
- 意义:提示Wilson病(需查24小时尿铜及K-F环)
-
甲状腺功能:
- TSH异常:
- ↓TSH + ↑FT3/FT4:甲亢性肌张力障碍
- ↑TSH + ↓FT4:甲减性运动障碍
- TSH异常:
-
药物筛查:
- 抗精神病药阳性:指向药物性肌张力障碍(停药可缓解)
-
基因检测:
- DYT1阳性:需重新分类为原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
-
血乳酸/丙酮酸:
- 升高:提示线粒体病相关肌张力障碍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确诊:基于特征性临床表现 + 排除继发因素
- 关键辅助:
- MRI排除结构性病变 → 铜代谢筛查 → 基因检测
- 实验室警示:
- 铜蓝蛋白<20 mg/dL → 立即转诊Wilson病专科
- 药物阳性 → 停药观察
- 特殊注意:
- EMG阴性仍不能排除诊断
- 感觉诡计现象是重要支持证据
参考文献:
- 国际运动障碍协会《肌张力障碍诊断指南》(2020)
- Albanese A, et al. Mov Disord 2013
- Jinnah HA, et al. Lancet Neurol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