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人类朊病毒病Other specified Human prion diseases
编码8E0Y
关键词
索引词Human prion diseases、其他特指的人类朊病毒病、慢病毒感染
缩写CJD、Prion-Disease
别名人类朊病毒病、朊蛋白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相关疾病、人畜共患朊病毒病
其他特指的人类朊病毒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神经病理学检测:
- 脑组织活检或尸检发现典型海绵状变性、神经元丢失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 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证实致病性朊蛋白(PrP^Sc^)沉积(≥95%特异性)。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PRNP基因测序发现致病性突变(针对遗传性亚型)。
- 神经病理学检测: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症状:
- 必须满足≥2项核心症状:进行性痴呆(记忆/认知衰退)、肌阵挛、锥体束征(如巴宾斯基征阳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
- 实验室标志物异常:
- 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敏感性70%-80%)
- 脑脊液总tau蛋白 >1200 pg/mL(特异性>90%)
- 影像学特征:
- MRI显示双侧丘脑枕核高信号("曲棍球棒征")或皮质缎带征(DWI/FLAIR序列)。
- 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症状:
-
排除标准:
- 排除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病毒性脑炎等类似疾病。
- 无炎症性脑脊液改变(白细胞计数正常)。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电生理检查] A --> E[基因检测] B --> B1[脑脊液分析] B1 --> B11[14-3-3蛋白] B1 --> B12[总tau蛋白] B1 --> B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 --> C1[MRI] C1 --> C11[DWI序列] C1 --> C12[FLAIR序列] C1 --> C13[丘脑枕核评估] D --> D1[脑电图] D1 --> D11[周期性同步放电] E --> E1[PRNP基因测序]
判断逻辑:
-
脑脊液检查:
- 14-3-3蛋白阳性:提示急性神经元损伤,但需排除脑卒中(特异性70%)。
- tau蛋白 >1200 pg/mL:与PrP^Sc^负荷正相关,>95%特异性支持诊断。
- 联合检测:14-3-3阳性 + tau >1200 pg/mL → 诊断敏感性提升至90%。
-
MRI(DWI/FLAIR):
- 丘脑枕核高信号:对变异型朊病毒病特异性>90%,需双侧对称出现。
- 皮质缎带征:皮质高信号需累及≥2个脑叶,排除癫痫后改变。
-
脑电图:
- 周期性同步放电(PSD):约60%散发型病例出现,需持续>5秒的周期性尖慢波。
- 伪阴性处理:早期病例可能无PSD,需结合MRI复查。
-
基因检测:
- PRNP基因测序:发现E200K、V210I等突变可确诊遗传亚型,阴性不排除散发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
- 意义:反映急性神经元破坏,阳性预测值达85%;假阳性见于急性脑梗死或脑炎。
- 处理:需结合MRI排除卒中,若阴性则2周后复查。
-
脑脊液总tau蛋白 >1200 pg/mL:
- 意义:提示tau蛋白病理性聚集,>1200 pg/mL对朊病毒病特异性95%。
- 阈值:<400 pg/mL可基本排除,400-1200 pg/mL需动态监测。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
- 意义:>35 ng/mL提示广泛神经元坏死,但缺乏特异性(需排除脑肿瘤)。
-
PRNP基因突变检出:
- 意义:确诊遗传性朊病毒病,指导家族筛查;野生型不排除散发型诊断。
-
脑电图周期性放电:
- 意义:特异性>80%,但晚期病例可能消失;需在症状出现4周后检测。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疑似病例:进行性痴呆+肌阵挛/共济失调 → 优先MRI(DWI/FLAIR)及脑脊液检测(14-3-3 + tau)。
- 高度可疑病例:MRI典型征象 + 脑脊液双标志物阳性 → 确诊率达98%。
- 确诊:神经病理学或PRNP基因突变检测为金标准,脑活检仅用于特殊病例。
参考文献:
- WHO《人类朊病毒病诊断与管理指南》(2021)
- Lancet Neurology 综述:Prion disease diagnostic criteria(2023)
- 中国CDC《朊病毒病监测技术方案》
- Brain 期刊:MRI diagnostic algorithms for prion diseases(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