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多神经病Inflammatory polyneuropathy

更新时间:2025-06-18 21:05:58
编码8C01
子码范围8C01.0 - 8C01.Z

关键词

索引词Inflammatory polyneuropathy
缩写IPN
别名周围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多神经炎

炎性多神经病(IPN)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1. 神经电生理检查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正常下限的70%
    • F波潜伏期延长 > 30%(至少2条神经)
    •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 > 50%
  2. 神经活检病理学证据
    • 可见明确脱髓鞘改变(髓鞘板层分离>50%)
    • 炎性细胞浸润(T淋巴细胞>15个/高倍视野)
    • 洋葱球样髓鞘再生结构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1. 进行性对称性肢体无力
    • 持续≥2周(AIDP)或≥8周(CIDP)
    • 累及≥2个肢体区域
  2. 腱反射减退/消失
    • 膝反射/踝反射≤1+(NINDS分级)
  3.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 蛋白 > 0.55 g/L(正常<0.45 g/L)
    • 白细胞 < 10×10⁶/L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1. 临床特征阈值
    •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需针刺觉/振动觉异常)
    • 自主神经症状持续>72小时(收缩压波动>40 mmHg)
  2. 电生理阈值
    • 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 > 150%
    • 传导阻滞(近-远端CMAP波幅差>50%)
  3. 免疫学证据
    • 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GM1/GQ1b IgG)
    • 脑脊液IgG指数 > 0.7(正常<0.6)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IPN诊断路径] --> B[电生理检查] A --> C[脑脊液分析] A --> D[影像学评估] B --> B1(运动神经传导) B --> B2(感觉神经传导) B --> B3(F波/H反射) C --> C1(蛋白定量) C --> C2(细胞计数) C --> C3(IgG合成率) D --> D1(脊髓MRI) D --> D2(神经超声) D --> D3(PET-CT) A --> E[神经活检]

判断逻辑

  1. 电生理检查
    • 传导速度减慢→脱髓鞘病变
    • 波幅下降→轴索损伤
    • F波异常→神经根受累
  2. 脑脊液分析
    • 蛋白升高+细胞正常→血-神经屏障破坏
    • IgG指数升高→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
  3. 影像学评估
    • MRI神经根强化→活动性炎症
    • 神经增粗(超声)→慢性病变
  4. 神经活检
    • 炎性浸润+脱髓鞘→确诊IPN
    • 无炎症→需排除遗传性神经病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脑脊液蛋白 0.15-0.45 g/L >0.55 g/L:血-神经屏障破坏,提示炎性神经根病
IgG指数 <0.6 >0.7: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支持自身免疫机制
NCV(运动神经) >50 m/s(上肢) <35 m/s:脱髓鞘改变;需排除压迫性神经病
CMAP波幅 >5 mV(上肢) <2.5 mV:轴索损伤;下降>50%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GM1抗体 阴性 阳性:提示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介导损伤,与运动障碍相关
CRP <5 mg/L >20 mg/L:提示系统性炎症活动,需排查感染诱因

关键解读原则

  1. 脑脊液蛋白升高需排除肿瘤/感染(如莱姆病)
  2. 电生理传导阻滞>3处神经支持CIDP诊断
  3. 轴索型改变(CMAP波幅↓)提示预后较差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疑似病例:对称性肢体无力+腱反射消失 → 紧急电生理/脑脊液检查
  2. 确诊路径
    • 电生理符合脱髓鞘改变 +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 临床诊断IPN
    • 加神经活检炎症证据 → 病理确诊
  3. 亚型鉴别
    • 病程<4周:AIDP(需监测呼吸功能)
    • 病程>8周:CIDP(评估免疫治疗反应)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Academy of Neurology《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诊疗指南》(2021)
  2.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
  3. Muscle & Nerve《神经电生理在炎性神经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