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畸形所致脑积水Hydrocephalus due to structural malformations
编码8D64.10
关键词
索引词Hydrocephalus due to structural malformations、结构畸形所致脑积水、导水管狭窄引起的脑积水、Arnold-Chiari畸形引起的脑积水、阿-基氏脑畸形引起的脑积水、柔脑膜囊肿
缩写结构性脑积水、畸形性脑积水
别名柔脑膜囊肿引起的脑积水、先天性结构异常脑积水
(8D64.10) 结构畸形所致脑积水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神经影像学证实结构性梗阻:
- MRI或CT显示明确的解剖结构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狭窄/闭锁、Chiari畸形、Dandy-Walker畸形)伴脑室系统扩张(Evan's指数 > 0.3)。
- MRI脑脊液电影成像(CSF-cine)显示梗阻部位脑脊液流动信号缺失(如导水管流空信号消失)。
- 神经影像学证实结构性梗阻: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脑室扩张证据:影像学定量指标(如额角指数 > 0.5,或第三脑室宽度 > 10 mm)。
- 结构性畸形定位:影像学明确显示梗阻部位与畸形解剖结构直接关联。
- 颅内压增高征象:至少具备以下两项:
- 视乳头水肿(眼底镜证实)
- 持续性晨起头痛(Valsalva动作加重)
- 婴儿前囟膨隆/颅缝分离(头围 > 97百分位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婴儿期:落日征、喂养困难、呕吐(敏感性 80-90%)
- 儿童/成人:步态共济失调、认知功能下降(敏感性 60-70%)
- 脑脊液动力学异常:
- 腰椎穿刺压力 > 25 cmH₂O(成人)或 > 15 cmH₂O(婴儿),但需排除腰穿禁忌证。
- 病程进展性:影像学随访显示脑室进行性扩大(6个月内脑室容积增加 > 10%)。
- 典型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脑脊液动力学评估] A --> D[功能评估] B --> B1[首选 MRI] B1 --> B11("T1/T2序列:结构性畸形定位") B1 --> B12("FLAIR:脑室周围间质水肿") B1 --> B13("CSF-cine:脑脊液流动动力学") B --> B2[CT(MRI禁忌时)] B2 --> B21("脑室扩张定量(Evan's指数)") B2 --> B22("急性出血/钙化灶筛查") C --> C1[腰椎穿刺] C1 --> C11("开放压测量 → 颅内压评估") C1 --> C12("脑脊液生化 → 排除感染/肿瘤") C --> C2[持续颅内压监测] D --> D1[眼底镜检查] D1 --> D11("视乳头水肿 → 颅内压间接证据") D --> D2[神经心理评估] D2 --> D21("认知功能量表 → 慢性损伤评估")
判断逻辑:
- MRI为核心诊断工具:
- 结构性畸形:T2序列中脑导水管直径 < 0.5 mm提示狭窄;小脑扁桃体下疝 > 5 mm诊断为Chiari畸形。
- 脑脊液流动:CSF-cine相位对比序列中导水管流空信号消失提示完全梗阻。
- 腰椎穿刺谨慎应用:
- 仅适用于MRI排除后颅窝占位/脑疝风险者,压力 > 25 cmH₂O支持诊断,但正常不能排除梗阻。
- 多模态评估互补:
- CT快速筛查脑室扩张程度,MRI精确定位畸形;眼底镜提供颅内压间接证据,神经心理评估慢性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脑脊液检查:
- 开放压升高(> 25 cmH₂O):直接反映颅内压增高,需紧急干预;若压力正常但症状明显,提示代偿期脑积水。
- 蛋白轻度升高(0.5-1.0 g/L):可能因慢性梗阻导致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需与感染性炎症鉴别(感染时常 > 1.0 g/L)。
-
影像学定量指标:
- Evan's指数 > 0.3:脑室扩张客观证据,> 0.4提示重度脑积水。
- 脑室周围T2高信号:急性梗阻性水肿征象,持续存在提示活动性病理过程。
-
颅内压监测:
- B波频繁出现(> 50%/监测时间):反映脑顺应性下降,预示失代偿风险。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高分辨率MRI证实结构性畸形与脑室扩张的因果关系(如导水管狭窄+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
- 检查策略:
- 首选MRI(T1/T2/FLAIR+CSF-cine),CT用于急诊筛查;
- 腰椎穿刺仅限安全病例,颅内压监测适用于复杂病例;
- 眼底镜和神经心理评估提供补充证据。
- 关键预警:视乳头水肿或意识障碍需紧急处理,避免腰穿诱发脑疝。
参考文献:
《中国脑积水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AANS/CNS《成人脑积水管理指南》、WHO《先天性畸形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