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投掷症Hemiballism

更新时间:2025-06-18 11:25:55
编码8A01.22

关键词

索引词Hemiballism、偏侧投掷症、局灶性脑损害引起的偏侧投掷症、脑梗死引起的偏侧投掷症、脑出血引起的偏侧投掷症、动静脉畸形引起的偏侧投掷症、手术损害引起的偏侧投掷症、多发性硬化斑块引起的偏侧投掷症、肿瘤引起的偏侧投掷症、脓肿引起的偏侧投掷症、头部损伤引起的偏侧投掷症、高渗性非酮症性状态引起的偏侧投掷症、某些特指原因引起的偏侧投掷症
缩写HMB
别名偏侧舞动症、偏侧挥舞症、偏身颤搐

(8A01.22)偏侧投掷症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单侧肢体剧烈抛掷样运动

    • 突发性上肢和/或下肢近端肌肉剧烈、不可控的挥动动作(高发,>90%病例),表现为类似投掷或挥舞动作,幅度大且不规则。
    • 常累及同侧上肢和下肢(常见,80%-90%),偶伴面部肌肉抽动(较少见,10%-20%)。
  2. 动作干扰日常活动

    • 因运动幅度大导致穿衣、进食困难(高发,70%-90%),可能引发跌倒或碰撞伤(常见,50%-70%)。

伴随症状

  1. 情绪波动
    • 焦虑或抑郁(较少见,20%-30%),与运动失控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相关。
  2. 夜间症状加重
    • 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动作减少(常见,60%-80%),但清醒时加剧。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 对侧基底节区(丘脑底核)损害(高发,>95%),常见于脑血管病变或结构性损伤。
    • 肌张力正常或轻度降低(常见,70%-80%)。
  2. 运动特征

    • 运动频率:1-5次/秒,无节律性(高发,>90%)。
    • 运动持续性:清醒时持续存在,睡眠中消失(高发,>95%)。

非典型体征

  1. 双侧症状(罕见,<5%)
    • 仅见于广泛脑损伤(如代谢性脑病或双侧基底节病变)。

影像学特征

  1. 结构性病变

    • MRI异常(高发,>90%):
      • 对侧基底节区(丘脑底核、尾状核)梗死/出血灶(常见,60%-80%)。
      • 部分病例可见苍白球或内囊后肢异常信号(较少见,20%-30%)。
    • CT显示出血或钙化(急性期敏感度高,70%-90%)。
  2. 代谢性病因相关影像

    • 非酮症高血糖患者可见基底节T1高信号(特异性高,但仅见于代谢性病因,约30%-50%)。

实验室特征

  1. 代谢筛查
    • 高血糖(非酮症性,见于20%-40%病例)。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较少见,10%-15%)。

注释

  1. 症状强度与基底节损伤范围正相关,大面积梗死或出血者症状更剧烈。
  2. 影像学阴性者需考虑功能性病因(如药物性、免疫性),但比例极低(<5%)。
  3. 儿童患者需优先排除遗传代谢病(如Wilson病),但属罕见病因(<3%)。

注:数据整合自神经病学权威指南(如《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及脑血管病研究,因该病发病率低(约0.5/10万),部分数据基于小样本研究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