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SIL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综合征CARASIL - [cerebral autosomal recessive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编码8B22.C1
关键词
索引词CARASIL - [cerebral autosomal recessive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CARASIL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缩写CARASIL
别名CARASIL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血管病、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G30.6 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
MG30.62
慢性口腔颌面部神经痛MG30.64
与稳态紊乱或非药物治疗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5
与颅或颈部血管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3
与慢性继发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的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Y
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Z
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7
与某种物质或其停用有关的慢性头痛MG30.61
慢性牙痛MG30.66
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CARASIL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CARASIL(Cerebral Autosomal Recessive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血管病,特征为反复皮质下梗死、进行性白质脑病及系统性血管病变。典型表现为青壮年期(20-40岁)起病,伴随早发性秃头(青春期后)、慢性腰痛,并逐步出现认知障碍、步态异常及尿失禁等神经功能缺损。
病因学特征
-
遗传因素:
- 由HTRA1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q22.1)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通过负调控TGF-β信号通路维持血管稳态,突变导致其酶活性丧失,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
-
病理生理机制:
- 小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脑、肾及皮肤小动脉,病理可见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丢失、基底膜增厚及玻璃样变性,导致穿支动脉闭塞和深部白质缺血。
- 白质脑病:继发于慢性缺血性脱髓鞘,而非原发性髓鞘代谢异常,白质病变呈对称性进展,与血管分布区域相关。
- 系统表现:秃头与毛囊周围纤维化相关,腰痛源于早发性脊柱退行性变(非间盘突出)。
病理机制
-
脑组织变化:
- 组织学可见脑小动脉中膜纤维透明样变性,伴管腔狭窄;白质区弥漫性髓鞘脱失及轴索损伤,深部灰质核团(如基底节)偶见腔隙性梗死。
- 胶质细胞反应以缺血相关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为主,无显著炎性细胞浸润。
-
神经影像学表现:
- MRI特征包括:①脑室周围及深部白质T2/FLAIR对称性高信号(早期累及胼胝体压部);②皮质下多发小梗死灶(直径多<1.5cm);③脑干(尤其是桥脑)白质受累,但皮质及U形纤维保留。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早发性秃头:95%以上患者在30岁前出现进行性脱发,男性表现为雄激素性秃发模式,女性为弥漫性稀疏。
- 慢性腰痛:60-80%患者于20-30岁出现非放射性腰痛,影像学可见多节段椎间盘退变及终板Modic改变。
- 神经功能缺损:步态障碍(痉挛性共济失调)早于认知衰退,痴呆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晚期可伴假性球麻痹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相关医学教科书及专业期刊论文,如《Neurology》、《Brain》等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