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骨和关节软骨骨肉瘤Unspecified Osteosarcoma, primary site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4:31
编码2B51.Z

关键词

索引词Osteosarcoma, primary site、未特指部位骨和关节软骨骨肉瘤、原发部位骨肉瘤、成骨肉瘤、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
缩写OS、Osteosarcoma
别名骨癌、骨恶性肿瘤、Osteosarcoma-Not-Otherwise-Specified、Bone-Osteosarcoma、Joint-Cartilage-Osteosarcoma

未特指部位骨和关节软骨骨肉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活检标本中检出恶性成骨细胞及肿瘤性骨样基质(异型细胞直接形成紊乱骨样结构)。
      • 免疫组化标记阳性:SATB2(>90%病例阳性)、Osteocalcin(50-70%阳性)。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特征
      • X线:溶骨性破坏伴Codman三角(骨膜反应)、"日光放射状"骨针。
      • MRI: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混杂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可见软组织侵犯。
    • 临床表现
      • 进行性加重的深部骨痛(夜间痛显著)。
      • 局部触及质硬固定肿块伴皮温升高、静脉怒张。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组织病理学确诊条件。
    • 若影像学高度典型(如Codman三角+日光放射征),需尽快行病理活检验证。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X线(初筛)
    ├─CT(评估骨质破坏细节)
    ├─MRI(软组织侵犯评估)
    └─骨扫描/PET-CT(转移灶筛查)

  2. 判断逻辑

    • X线:发现溶骨/成骨混合病灶时,需立即进行高级影像检查。
    • MRI:明确肿瘤髓内范围及跳跃性病灶(手术规划关键)。
    • PET-CT:SUVmax>5.0提示高代谢活性,辅助鉴别良恶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碱性磷酸酶(ALP)

    • 升高意义(>150 U/L):
      • 可能反映成骨活性增高,但特异性低,需排除骨折、肝病等其他原因。
    • 处理建议:与影像学结果联合解读,持续升高者需警惕转移。
  2. 乳酸脱氢酶(LDH)

    • 升高意义(>480 U/L):
      • 提示肿瘤负荷大或存在转移(肺转移者阳性率60%)。
  3. 血钙/磷检测

    • 异常意义
      • 高钙血症(>2.6 mmol/L)可能提示广泛骨破坏或副肿瘤综合征。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理活检(金标准),不可仅凭影像学确诊。
  • 影像分层评估:X线初筛→CT/MRI精确定位→PET-CT评估全身受累。
  • 实验室指标:ALP/LDH用于监测治疗反应及复发,非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 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第5版)》
  • NCCN《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 《中国骨肉瘤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