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testis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2C8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testis、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睾丸恶性肿瘤、睾丸癌、睾丸恶性肿瘤NOS、睾丸原发恶性肿瘤、未降睾丸恶性肿瘤、隐睾恶性肿瘤、异位睾丸恶性肿瘤、异位睾丸癌、未降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未降睾丸癌、隐睾原发性恶性肿瘤、已降睾丸恶性肿瘤、已降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鞘膜恶性肿瘤
缩写MTT
别名睾丸瘤、睾丸恶性病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
发生部位
XA4947 睾丸
XA07W9白膜
XA13Z7已降睾丸
XA14M8睾丸附件
XA9636生精小管
XA1FS5鞘膜
临床表现
XA1FS5慢性癌痛
严重度
XA1FS5III期
XA1FS5I期
XA1FS5IV期
XA1FS5II期
其他严重度1
XA1FS5II级
XA1FS5I级
XA1FS5III级
XA1FS5未定等级
XA1FS5IV级
其他严重度2
XA1FS5C 区域性疾病
XA1FS5A 缓解/病愈
XA1FS5D 远处疾病
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
XS67局部晚期

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是指在诊断过程中未能明确具体类型的睾丸恶性肿瘤。这类肿瘤通常起源于睾丸生殖细胞或非生殖细胞成分,但其具体的组织学类型尚未确定。睾丸恶性肿瘤主要影响成年男性,尤其是20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尽管具体的类型未知,但它们仍具有较高的可治愈率,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病因学特征

  1. 遗传因素

    • 有家族史者患睾丸癌的风险增加,这表明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变异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患有隐睾症(未下降的睾丸)的男性,其发生睾丸癌的概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2. 环境与生活习惯

    • 尽管确切的环境致病因子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有研究提示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辐射暴露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吸烟、肥胖)等因素可能对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3. 激素水平变化

    • 部分研究表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睾丸癌的发展。例如,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失衡被认为可能是促进睾丸细胞异常增生的一个因素。
  4. 先天性缺陷

    • 如前所述,隐睾症是最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其他一些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亦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病理机制

  1. 肿瘤起源与发展

    • 大多数睾丸恶性肿瘤来源于生殖细胞,特别是精原细胞。随着肿瘤发展,它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并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灶。
  2. 分子生物学改变

    • 在不同类型的睾丸癌中观察到了多种特定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这些分子层面的变化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分化障碍及凋亡抑制,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3. 免疫逃逸机制

    •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清除,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体内持续增长并扩散。

临床表现

  1. 局部症状

    • 睾丸肿大或出现无痛性硬块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 可能伴有轻微不适感或者坠胀感。
  2. 全身症状

    • 当肿瘤进展至晚期时,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乏力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 如果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则根据受累器官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症状,如肺部转移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脑转移则可能导致头痛、视觉障碍等。

参考文献:《Campbell-Walsh Urology》、《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期刊相关研究文章。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现有医学文献总结而来,具体诊断和处理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