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test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10:29
编码2C8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testis、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睾丸恶性肿瘤、睾丸癌、睾丸恶性肿瘤NOS、睾丸原发恶性肿瘤、未降睾丸恶性肿瘤、隐睾恶性肿瘤、异位睾丸恶性肿瘤、异位睾丸癌、未降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未降睾丸癌、隐睾原发性恶性肿瘤、已降睾丸恶性肿瘤、已降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鞘膜恶性肿瘤
缩写MTT
别名睾丸瘤、睾丸恶性病变

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性肿瘤(依据WHO睾丸肿瘤分类标准)。
      • 免疫组化标记物阳性(如PLAP、OCT3/4、CD30等)排除良性病变。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无痛性睾丸肿大(直径>2cm)或可触及硬结(质地坚硬)。
      • 伴睾丸沉重感/坠胀感(持续>2周)。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显示睾丸内低回声肿块(血流丰富,RI>0.6)。
      • CT/MRI证实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短径>1cm)或远处转移灶。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手术,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血清AFP≥25 ng/mL 或 HCG≥5 mIU/mL(排除肝病/妊娠)。
      • 影像学显示睾丸肿块+至少一处转移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评估] --> B(体格检查) A --> C(阴囊超声) C --> D[发现肿块] D --> E[肿瘤标志物检测] E --> F[AFP/HCG/LDH] D --> G[腹部/盆腔CT] G --> H[淋巴结转移评估] H --> I[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I --> J[组织病理+免疫组化] J --> K[最终分型与分期]

判断逻辑

  1. 阴囊超声
    • 低回声肿块+丰富血流→高度怀疑恶性(敏感度>95%)。
    • 无血流信号→倾向良性(如精液囊肿)。
  2. 肿瘤标志物
    • AFP↑+HCG↑→提示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卵黄囊瘤)。
    • 仅HCG↑→可能为绒毛膜癌或精原细胞瘤。
  3. CT/MRI
    •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临床分期≥II期(需化疗)。
    • 肺部结节→提示转移(需PET-CT验证活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肿瘤标志物

    • AFP≥25 ng/mL(正常<7 ng/mL):
      • 意义:卵黄囊瘤/胚胎癌成分,提示非精原细胞瘤。
      • 处理:术后监测(半衰期5-7天),持续升高提示残留病灶。
    • HCG≥5 mIU/mL(正常<2 mIU/mL):
      • 意义:绒毛膜癌或含合体滋养层细胞肿瘤。
      • 处理:化疗敏感性指标,治疗后未降至正常需调整方案。
    • LDH>250 U/L(正常120-250 U/L):
      • 意义:肿瘤负荷/坏死标志,与预后相关(IGCCCG风险分层)。
  2. 术后监测指标

    • AFP/HCG持续阳性:复发高风险(3个月内启动二线治疗)。
    • LDH进行性升高:提示耐药或进展(需影像学复查)。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组织病理学是金标准,术前标志物(AFP/HCG)指导初步分型。
  • 辅助检查逻辑:超声初筛→标志物定性→影像分期→手术确诊→病理分型。
  • 实验室异常意义
    • AFP/HCG用于分型、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
    • LDH反映肿瘤负荷,纳入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IGCCCG)预后模型。

参考文献

  1. WHO《睾丸肿瘤分类(2022版)》
  2. NCCN《睾丸癌临床实践指南》v3.2025
  3. EAU《睾丸癌诊断治疗指南》2024
  4. 《Campbell-Walsh Urology》第12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