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直肠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rectum
编码2B92.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rectum、未特指的直肠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直肠壶腹癌、直肠癌、直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直肠原发癌
缩写CRC
别名大肠癌-直肠部分、结直肠癌-直肠
未特指的直肠恶性肿瘤(2B92.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确诊:通过结肠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确认存在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如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且无法归入具体病理亚型分类。
-
必须条件: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3周)
- 直肠出血(肉眼血便或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 影像学支持:
- 结肠镜显示直肠壁溃疡型/隆起型病灶
- 盆腔MRI/直肠超声证实肿瘤浸润直肠壁全层或邻近组织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
- 实验室指标:
- 癌胚抗原(CEA)≥5 ng/mL(敏感性60%-70%)
- 血红蛋白<110 g/L(提示慢性失血)
- 分子特征:
- KRAS/NRAS基因突变检测阳性(指导靶向治疗)
-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指导免疫治疗)
- 实验室指标: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筛查(高危人群) │
│ ├─直肠指检 │
│ ├─粪便隐血试验 │
│ └─CEA检测 │
└───────────────┘
↓
┌───────────────┐
│ 定位诊断 │
│ ├─结肠镜+活检 │
│ ├─增强CT(胸腹盆) │
│ └─盆腔MRI │
└───────────────┘
↓
┌───────────────┐
│ 分期与转移评估 │
│ ├─PET-CT │
│ ├─肝MRI特异性检查 │
│ └─骨扫描(选择性)│
└───────────────┘ -
判断逻辑:
- 结肠镜:发现距肛缘12-16 cm内病灶,取3点以上活检。溃疡型病灶需与结核性溃疡鉴别。
- 盆腔MRI:T2加权像评估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转移淋巴结。
- 胸部CT:层厚≤1 mm扫描排查肺转移,需与肉芽肿性病变鉴别。
- 肝MRI:使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如Gd-EOB-DTPA)检测≤5 mm转移灶。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CEA水平:
- >20 ng/mL:高度提示远处转移(特异性>90%),需完善PET-CT检查。
- 术后监测:下降后复升提示复发可能(需在术后2年内每3个月检测)。
-
粪便隐血试验:
- 连续3次阳性:需行结肠镜检查,灵敏度达80%对进展期肿瘤。
- 假阳性原因:痔疮出血、NSAIDs相关肠病需排除。
-
全血细胞分析: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 fL):需评估慢性失血程度,指导术前输血。
- 血小板>450×10⁹/L:可能提示肝转移或副肿瘤综合征。
-
分子检测:
- KRAS突变型:提示对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耐药。
- dMMR/MSI-H:预示对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敏感。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组织病理学是确诊基石,需结合多模态影像评估分期。
- 检查策略:结肠镜为首选定位手段,盆腔MRI为局部分期金标准。
- 实验室价值:CEA用于监测复发,分子检测指导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
ESMO直肠癌诊断治疗共识(2024)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直肠癌诊治专家意见(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