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肾上腺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adrenal gland
编码2D11.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adrenal gland、未特指的肾上腺恶性肿瘤、肾上腺恶性肿瘤、肾上腺癌、肾上腺原发性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恶性肿瘤、恶性肾上腺皮质瘤、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原发性恶性肿瘤、肾上腺髓质恶性肿瘤、肾上腺髓质癌、肾上腺髓质原发性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癌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Malignant-Adrenal-Tumor-NOS、MATN
别名肾上腺恶性瘤、肾上腺恶性肿物、Adrenal-Cancer、Adrenal-Malignancy、Adrenal-Malignant-Tumor
未特指的肾上腺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肾上腺肿瘤活检或术后标本显示恶性细胞特征(核异型性≥3级、核分裂象≥5/10 HPF、血管/包膜侵犯)。
- 免疫组化排除特指类型: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无法通过Synaptophysin/CgA/Inhibin等标志物明确皮质或髓质来源
- Ki-67增殖指数≥20%支持恶性生物学行为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影像学恶性征象:
- CT/MRI显示肿瘤直径≥4cm、密度不均(CT值>30 HU)、延迟期洗脱率<50%
- PET-CT显示FDG摄取增高(SUVmax≥3.5)
- 内分泌功能异常:
- 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300μg(功能性肿瘤)
- 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正常值3倍(嗜铬细胞瘤样表现)
- 转移证据:
- 肝脏/肺脏/骨骼出现转移灶(经病理或影像学证实)
- 影像学恶性征象: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法获取组织标本,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影像学恶性征象(CT+PET-CT联合异常)
- 内分泌功能检测异常(任意两项激素指标超标)
- 排除其他原发肿瘤转移(通过全身PET-CT或胃肠镜等检查)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 肾上腺CT平扫+增强(含洗脱率计算)
│ └─ 全身FDG-PET/CT
├─ 功能评估
│ ├─ 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
│ ├─ 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
│ └─ 血清醛固酮/肾素比值
└─ 病理学检查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 术后标本免疫组化(Synaptophysin/CgA/Inhibin/Melan-A/Ki-67)
二级检查
├─ 基因检测(SDHB/TP53/CTNNB1突变筛查)
└─ 骨扫描(怀疑骨转移时)
- 判断逻辑:
- CT洗脱率计算:
- 绝对洗脱率=(增强值-延迟值)/增强值×100%,<50%提示恶性可能
- 需结合肿瘤大小(>4cm者恶性风险增加5倍)
- PET-CT代谢活性:
- SUVmax≥3.5时恶性概率>80%,但需排除感染性病变
- 激素检测组合:
- 皮质醇+儿茶酚胺+醛固酮三联检测可覆盖90%功能性肿瘤
- 三项均阴性时需考虑非功能性恶性肿瘤
- CT洗脱率计算: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内分泌指标:
- 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300μg:
- 提示皮质来源恶性肿瘤,需与库欣病鉴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3倍正常值:
- 提示儿茶酚胺分泌型肿瘤,需警惕术中高血压危象
- 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300μg:
-
电解质异常:
- 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
- 醛固酮分泌型肿瘤特征,常伴代谢性碱中毒
- 高钙血症(血钙>2.6mmol/L):
- 提示骨转移或副肿瘤综合征
- 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
-
肿瘤标志物:
- Ki-67≥20%:
- 提示高增殖活性,与5年生存率下降显著相关(HR=3.2)
- SDHB免疫组化缺失:
- 提示存在SDHx基因突变,需筛查副神经节瘤等伴发肿瘤
- Ki-67≥20%: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基于组织病理学,重点鉴别肿瘤起源(皮质/髓质)和恶性生物学特征
- 影像学组合策略推荐"CT增强洗脱率+PET代谢活性"双重评估,敏感度可达92%
- 实验室判读要点:
- 激素检测需动态观察(阵发性分泌特征)
- 基因检测应覆盖SDHB/TP53等关键位点
- Ki-67指数是预后评估的核心指标
参考文献:
- WHO《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第5版)
- ESMO肾上腺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3)
- 《临床内分泌学》第12版(Larsen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