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结膜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 of conjunctiva

更新时间:2025-06-18 23:21:31
编码2D0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 of conjunctiva、未特指的结膜恶性肿瘤、结膜恶性肿瘤、结膜癌、结膜原发性恶性肿瘤
缩写CMN、Malignant-Neoplasm-of-Conjunctiva
别名眼睑内侧恶性肿瘤、眼球表面恶性肿瘤、眼部恶性肿瘤

未特指的结膜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结膜病变组织活检显示恶性细胞特征(如异型性增生、核分裂象增多、侵袭性生长模式)。
      • 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肿瘤细胞来源(如CK5/6+提示鳞癌,HMB-45+提示黑色素瘤)。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存在的无痛性结膜肿块(>3个月),伴进行性增大(80%-90%)。
      • 病灶区充血、血管迂曲,表面溃疡或坏死(50%-70%)。
    • 影像学支持
      • 超声/CT/MRI显示肿瘤浸润深度≥1mm或侵犯角膜/眼睑(分期≥T2)。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活检,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肿块+溃疡/充血)。
      • 影像学证实深层浸润(如巩膜侵犯)。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筛检查] A --> C[确诊检查] A --> D[分期评估] B --> B1[裂隙灯检查] B --> B2[荧光素染色] C --> C1[组织活检] C --> C2[免疫组化] D --> D1[眼部超声] D --> D2[眼眶MRI] D --> D3[全身PET-CT]

判断逻辑

  1. 裂隙灯检查
    • 阳性:肿块呈菜花状/溃疡性,边界不清,血管异常增生 → 需活检。
  2. 组织活检
    • 鳞状上皮异型性 → 提示鳞癌;色素细胞异型 → 提示黑色素瘤。
  3. 眼眶MRI
    • T1加权高信号 + 增强强化 → 提示肿瘤浸润深度(>2mm需扩大切除)。
  4. 全身PET-CT
    • SUVmax>5 → 提示远处转移(肺/骨常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组织病理学

    • 异型细胞占比>30%:提示高度恶性(5年生存率<50%)。
    • Ki-67指数>20%:提示增殖活跃,需术后辅助治疗。
  2. 免疫组化

    • p53强阳性:提示TP53突变(放化疗敏感性降低)。
    • BRAF V600E突变:黑色素瘤靶向治疗指征。
  3. 血清标志物

    • S100β升高(>0.15μg/L):黑色素瘤转移监测指标。
    • SCC-Ag升高(>2.5ng/mL):鳞癌复发预警。
  4. 基因检测

    • TERT启动子突变:提示预后不良(转移风险↑30%)。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活检+免疫组化,结合典型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需分层递进:初筛(裂隙灯)→确诊(活检)→分期(影像)。
  • 实验室异常意义
    • 病理指标(Ki-67/p53)指导治疗强度。
    • 血清标志物(S100β/SCC-Ag)用于复发监测。

参考文献

  1. AJCC《眼睑与结膜肿瘤分期指南》(第8版)
  2. 《中国眼肿瘤诊疗专家共识》
  3. IARC《眼部肿瘤病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