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胆道远端胆管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biliary tract, distal bile duct
编码2C15.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biliary tract, distal bile duct、未特指的胆道远端胆管恶性肿瘤、胆道远端胆管恶性肿瘤、胆总管原发性恶性肿瘤、胆总管恶性肿瘤
缩写DCC
别名远端胆管癌、远端胆管恶性肿瘤、远端胆道恶性肿瘤、远端胆管腺癌、远端胆道癌、远端胆管恶性肿瘤-NOS、远端胆管癌-NOS、远端胆道癌-NOS
(2C15.Z)未特指的胆道远端胆管恶性肿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黄疸(常见):
- 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文献报道发生率约80%-90%),多伴尿色加深及陶土样便。
- 胆汁排泄受阻时,黄疸可呈波动性但总体呈加重趋势(与结石性梗阻的间歇性黄疸不同)。
-
右上腹痛(较常见):
- 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发生率约60%-70%),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 夜间痛醒是恶性肿瘤特征性表现(约30%-40%)。
-
体重下降(高发):
- 半年内体重下降>10%发生率约70%-85%,与肿瘤消耗及胆汁消化功能障碍相关。
-
皮肤瘙痒(常见):
- 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引发的全身瘙痒(发生率约65%-75%),夜间加重。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Courvoisier征阳性(特异性高):
- 无痛性黄疸伴可触及肿大胆囊(发生率约40%-50%),提示恶性梗阻可能。
-
肝肿大(较常见):
- 肝脏下缘肋下可触及(发生率约50%-60%),触诊质硬伴边缘不规则。
-
胆囊肿大(影像学特征):
- 超声检查显示胆囊体积增大(长径>9cm)伴壁薄(发生率约30%-4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生化异常:
- 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85%),碱性磷酸酶(ALP)升高(>3倍正常值)发生率约90%。
-
肿瘤标志物:
- CA19-9>100U/mL(敏感性约70%-80%,特异性约85%)。
-
影像学特征:
- MRCP显示胆管截断征:远端胆管突然狭窄伴近端扩张(发生率>90%)。
- 增强CT"双管征":胆管与胰管同时扩张(发生率约60%-70%)。
注:上述数据基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年胆管癌诊疗指南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年胆道肿瘤专题综述,但需注意未特指类型的胆管癌临床表现可能因病理分化程度不同存在差异。建议结合组织活检及分子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