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Unspecified 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
编码2A42.Z
关键词
索引词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未特指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未提及缓解
缩写JMML、JCMML
别名儿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未特指
未特指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分子遗传学异常:
- 检出RAS/MAPK信号通路致病性基因突变(PTPN11、KRAS、NRAS、NF1或CBL基因),经二代测序(NGS)或Sanger测序确认。
- 排除BCR-ABL1融合基因(Ph染色体阴性)。
- 血液学特征:
-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持续 >1×10^9/L(连续两次检测间隔≥2周)。
- 骨髓原始细胞(含幼单核细胞)比例 <20%。
- 分子遗传学异常: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脾脏显著肿大(肋下≥3 cm)伴或不伴肝肿大(肋下≥2 cm)。
- 皮肤表现:斑丘疹、湿疹样皮疹或黄色瘤(30%-50%病例)。
- 非感染性发热(体温>38℃持续>7天)。
- 实验室特征:
- 血红蛋白F(HbF)水平 >年龄校正参考值上限(如婴儿>10%,幼儿>5%)。
- 血小板计数 <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在无外源性生长因子条件下异常增殖(体外培养试验)。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分子检测阴性但符合以下4项中的3项:
- 单核细胞>1×10^9/L
- HbF升高(>年龄校正值)
- 脾肿大(肋下≥3 cm)
- 克隆性造血证据(如染色体异常)
二、辅助检查
-
分子遗传学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A[JMML诊断] --> B[初筛基因检测] B --> B1(PTPN11/NRAS/KRAS突变) B --> B2(NF1/CBL突变) B --> B3(BCR-ABL1排除) A --> C[补充检测] C --> C1(全外显子测序) C --> C2(甲基化分析)- 判断逻辑:
- 初筛检出RAS通路突变可直接支持诊断;阴性者需全外显子测序排除罕见突变。
- BCR-ABL1阴性是鉴别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关键。
- 判断逻辑:
-
血液学与影像学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D[形态学评估] --> D1(外周血涂片) D --> D2(骨髓活检) E[功能学检测] --> E1(GM-CFU培养) F[影像学] --> F1(腹部超声) F --> F2(胸腹CT)- 判断逻辑:
- 外周血涂片发现幼单核细胞需警惕;骨髓活检排除原始细胞>20%的急性白血病。
- GM-CFU自发性生长是JMML特征性功能异常。
- 超声/CT量化肝脾肿大程度(脾长径>正常值150%为显著肿大)。
- 判断逻辑: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单核细胞绝对值 | <0.8×10^9/L(儿童) | >1×10^9/L持续存在提示单核系克隆增殖,需结合分子检测。 |
HbF | <5%(>6月龄) | 异常增高(>年龄均值2SD)反映胎儿造血持续,特异性>90%。 |
血小板计数 | 150-400×10^9/L | <100×10^9/L提示巨核系受抑,需排除其他骨髓衰竭疾病。 |
GM-CFU培养 | 无外源因子时<5个集落 | >20个集落支持JMML诊断(敏感性85%)。 |
CRP/ESR | CRP<5 mg/L, ESR<15 mm/h | 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或继发感染(非特异性)。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分子遗传学证据(RAS通路突变)和持续性单核细胞增多。
- 辅助检查需结合形态学、功能学(GM-CFU)和影像学综合评估。
- 实验室异常重点关注单核细胞、HbF和血小板动态变化,其中HbF年龄不匹配性升高最具特异性。
参考文献:
-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2022修订版)
-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Pediatr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v.1.2025)
-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f MDS in Childhood (EWOG-MDS) Consensus Guide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