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
编码2C94.1
关键词
索引词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鳞癌
同义词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缩写膀胱SCC
别名膀胱鳞状上皮细胞癌、膀胱扁平细胞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膀胱顶--输尿管口XA77K2 膀胱
XA2PT2膀胱顶XA2562膀胱后壁XA4P63输尿管口XA4UM5膀胱前壁XA0VZ5膀胱颈XA6SR9膀胱上壁XA8KN5尿道内口XA6KF2膀胱三角XA0R03膀胱壁XA3JA5膀胱侧壁XA3JA5膀胱颈XA6KF2 膀胱三角
XA4P63输尿管口XA8KN5尿道内口XA0R03 膀胱壁
XA2562膀胱后壁XA4UM5膀胱前壁XA6SR9膀胱上壁XA3JA5膀胱侧壁XA3JA5脐尿管组织病理
XA3JA5鳞状细胞癌,小细胞,非角化性XA3JA5鳞状细胞癌,HPV阴性XA3JA5角化棘皮瘤XA3JA5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XA3JA5淋巴上皮癌XA3JA5鳞状细胞癌,伴有角质形成XA3JA5鳞状细胞癌,NOSXA3JA5鳞状细胞癌,微小侵袭性XA3JA5鳞状细胞癌,角化的,NOSXA3JA5乳头状基底样癌XA3JA5亚型疣性癌XA3JA5基底样鳞状细胞癌XA3JA5疣状癌,NOSXA3JA5鳞状细胞癌,明细胞型XA3JA5表皮样癌,大细胞,非角化的,NOSXA3JA5假血管性鳞状细胞癌XA3JA5鳞状细胞癌,转移性,NOSXA3JA5鳞状细胞癌,腺样XA3JA5施明克瘤XA3JA5乳头状鳞状细胞癌XA3JA5疣状基底细胞样癌XA3JA5乳头状癌,NOSXA3JA5鳞状细胞癌,HPV阳性临床表现
XA3JA5慢性癌痛严重度
XA3JA51期XA3JA53期XA3JA52期XA3JA54期其他严重度1
XA3JA5II级XA3JA5I级XA3JA5III级XA3JA5未定等级XA3JA5IV级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膀胱癌病例的5%-10%。其病理特征为膀胱黏膜的移行上皮经鳞状化生后恶变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该类型肿瘤与慢性炎症刺激高度相关,如反复尿路感染、膀胱结石或异物(如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机械性刺激。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如埃及尼罗河流域),膀胱鳞状细胞癌占当地膀胱癌病例的60%-75%,成为该区域膀胱癌的主要组织学亚型。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需观察到角化珠或细胞间桥等鳞状分化特征。
病因学特征
-
非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
- 慢性炎症刺激:长期反复的细菌性膀胱炎可诱导移行上皮鳞状化生,最终发展为癌变。
- 机械性刺激:膀胱结石或异物(如导尿管)持续摩擦膀胱黏膜,导致局部上皮异常增生。
- 癌前病变转化:膀胱黏膜白斑作为鳞状化生的病理标志,具有潜在恶变风险。
-
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
- 寄生虫感染:埃及血吸虫虫卵沉积于膀胱壁引发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持续刺激导致鳞状化生及癌变。
- 营养代谢异常:维生素A缺乏可能削弱上皮细胞正常分化能力,促进化生向恶性转化。
-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特定基因多态性(如GSTM1缺失)可能增加个体在血吸虫感染背景下的患癌风险。
病理机制
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涉及以下关键生物学过程:
- 化生-异型增生-癌变序列:慢性炎症促使移行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化生),随后出现细胞异型性(异型增生),最终突破基底膜形成浸润性癌。
- 炎症介质驱动:IL-6、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通过激活NF-κB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
- 肿瘤微环境重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分泌VEGF等因子诱导肿瘤血管新生,支持肿瘤生长与转移。
临床表现
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典型症状包括:
- 无痛性肉眼血尿:约80%患者以突发性全程血尿为首发症状,血尿程度与肿瘤体积无直接相关性。
- 刺激性排尿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合并感染或肿瘤侵犯膀胱三角区。
- 晚期并发症:输尿管梗阻可导致肾积水,盆腔侵犯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远处转移则出现相应器官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以上信息基于当前医学研究成果整理而成,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专业书籍或学术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