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penis
编码2C81.0
关键词
索引词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penis、阴茎鳞状细胞癌、阴茎黏膜皮肤上皮鳞状细胞癌、阴茎皮肤鳞状细胞癌
缩写PSCC
别名阴茎鳞癌、阴茎鳞状细胞瘤、龟头鳞状细胞癌、冠状沟鳞状细胞癌、包皮鳞状细胞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7QV2 阴茎
XA9A26阴茎体XA3Q76阴茎尿道口XA2BL8包皮外表面XA0970阴茎根XA7V24包皮系带XA54U4阴茎冠状沟XA3KB3尿道旁腺XA0MH6龟头XA71S4包皮XA1CP6包皮黏膜表面XA03Y8阴茎背侧面XA3D56阴茎腹侧面感染性病原体
XN8JY 人乳头瘤病毒
XN2FC人乳头瘤病毒2型XN7DE人乳头瘤病毒6型XN6LA人乳头瘤病毒1型XN97Y人乳头瘤病毒18型XN3HA人乳头瘤病毒31型XN7T9人乳头瘤病毒11型XN2KP人乳头瘤病毒45型XN2NK人乳头瘤病毒16型组织病理
XN2NK鳞状细胞癌,小细胞,非角化性XN2NK鳞状细胞癌,HPV阴性XN2NK角化棘皮瘤XN2NK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XN2NK淋巴上皮癌XN2NK鳞状细胞癌,伴有角质形成XN2NK鳞状细胞癌,NOSXN2NK鳞状细胞癌,微小侵袭性XN2NK鳞状细胞癌,角化的,NOSXN2NK乳头状基底样癌XN2NK亚型疣性癌XN2NK基底样鳞状细胞癌XN2NK疣状癌,NOSXN2NK鳞状细胞癌,明细胞型XN2NK表皮样癌,大细胞,非角化的,NOSXN2NK假血管性鳞状细胞癌XN2NK鳞状细胞癌,转移性,NOSXN2NK鳞状细胞癌,腺样XN2NK施明克瘤XN2NK乳头状鳞状细胞癌XN2NK疣状基底细胞样癌XN2NK乳头状癌,NOSXN2NK鳞状细胞癌,HPV阳性临床表现
XN2NK慢性癌痛严重度
XN2NKIII期XN2NKI期XN2NKIV期XN2NKII期其他严重度2
XN2NKC 区域性疾病XN2NKA 缓解/病愈XN2NK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XS67局部晚期阴茎鳞状细胞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阴茎鳞状细胞癌(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是一种起源于阴茎皮肤或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阴茎恶性肿瘤的95%以上。主要发生在40-70岁的男性中,常见发病部位包括龟头、冠状沟和包皮等处。形态学变异包括基底样癌、疣状(湿疣)癌、疣状癌和肉瘤样(梭形细胞)癌。
病因学特征
-
感染因素:
-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PSCC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是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别如HPV 16、18。持续性HPV感染可导致鳞状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进而转化为癌症。
- 包茎:长期存在的包茎状况可能导致包皮垢积聚,刺激局部组织并增加HPV感染的风险,从而促进癌变过程。
-
其他危险因素:
- 硬化性苔藓样变:该病变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细胞DNA结构,诱发恶性转化。
- 吸烟: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生殖器区域,对鳞状上皮产生致癌作用。
- 紫外线照射:虽然不如在皮肤癌中那么显著,但过度暴露于阳光下也可能对未受保护的阴茎皮肤造成伤害。
- 既往病史:如曾患有疣或尖锐湿疣者更容易发展成PSCC;此外,未曾接受过包皮环切术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病理机制
-
分子遗传改变:
- 持续性HPV感染通过E6/E7蛋白抑制p53和Rb抑癌基因功能,破坏细胞周期调控,促使染色体不稳定性和累积突变,最终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 非HPV相关病例则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突变事件,包括TP53、CDKN2A、PIK3CA等关键信号通路成员异常激活或失活。
-
组织学表现:
- 肿瘤通常表现为外生性生长模式,形成溃疡或菜花状肿块,侵犯深层结构时可向周围淋巴结转移。
- 不同亚型的PSCC具有独特的显微镜下特点,例如基底样癌呈浸润性边界不清的小细胞团簇分布;而疣状癌则由过度角化、乳头状增生构成,预后相对较好。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最初表现为无痛性丘疹或斑块,随病情进展可演变成表面粗糙不平甚至破溃出血的大肿块。
- 若出现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则提示存在远处转移可能性。
- 晚期患者可能会经历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等症状,并伴随全身不适如体重减轻、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
参考文献:《Campbell-Walsh Urology》、《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期刊文章等权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