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累及腹膜后腔、腹膜或网膜交搭跨越部位的恶性肿瘤Other 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 involving overlapping sites of retroperitoneum, peritoneum or omentum
编码2C53.Y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 involving overlapping sites of retroperitoneum, peritoneum or omentum、其他特指的累及腹膜后腔、腹膜或网膜交搭跨越部位的恶性肿瘤
缩写腹膜后腔恶性肿瘤、腹膜恶性肿瘤、网膜恶性肿瘤
别名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膜癌、网膜癌、后腹膜肿瘤、腹膜后间质瘤
其他特指的累及腹膜后腔、腹膜或网膜交搭跨越部位的恶性肿瘤(ICD-11 2C53.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通过CT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18G,至少3条组织)或手术切除标本,经组织学证实为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或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 免疫组化检测明确分型:
- 脂肪肉瘤:MDM2(+)、CDK4(+)
- 平滑肌肉瘤:SMA(+)、Desmin(+)
-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S100(+)、SOX10(+)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影像学定位:
- 增强CT/MRI证实肿瘤同时累及腹膜后腔及至少一个以下区域:
- 腹膜(壁层或脏层)
- 大网膜或小网膜
- 肿瘤边界不清(侵袭性生长特征),与Gerota筋膜或肠系膜根部关系密切。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原发性腹膜癌、卵巢癌腹膜转移及胃肠道间质瘤(需胃镜/肠镜阴性)。
- 影像学定位: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腹部包块伴进行性腹胀(6个月内腹围增加≥5cm)
- 压迫症状:肠梗阻(呕吐/停止排便)、肾积水(肌酐升高≥1.5倍)
- 代谢特征:
- PET-CT显示肿瘤SUVmax>5(高级别肉瘤特征)
- 血清标志物:
- LDH>480 U/L(提示肿瘤负荷)
- CRP>30 mg/L(提示炎症反应)
- 典型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首选评估
│ ├─ 增强腹部CT(敏感度85-90%)
│ │ ├─ 评估肿瘤与Gerota筋膜关系
│ │ └─ 检测腹膜种植灶(≥1cm)
│ └─ 腹部MRI(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
│ ├─ 识别神经血管侵犯(腰大肌/下腔静脉)
│ └─ 鉴别脂肪肉瘤(脂肪成分信号特征)
├─ 转移评估
│ ├─ 胸部CT(肺转移筛查)
│ └─ 全身骨扫描(碱性磷酸酶升高时)
└─ 功能评估
└─ PET-CT(高级别肉瘤分期,SUVmax>5提示转移风险) -
判断逻辑:
- CT检查:
- 肿瘤边界不清+腹膜结节→提示腹膜种植转移
- 肾前间隙占位伴脂肪密度→优先考虑脂肪肉瘤
- MRI检查:
- T2高信号伴流空效应→提示血管肉瘤
- 沿神经走行分布→提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 PET-CT检查:
- 原发灶高代谢(SUVmax>8)+肝/肺结节→需活检排除转移
- CT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LDH | 120-246 U/L | >480 U/L提示肿瘤负荷大或转移,生存期缩短(HR=2.1, 95%CI 1.3-3.4) |
CRP | <5 mg/L | >30 mg/L提示肿瘤相关炎症,与病理分级正相关(r=0.62, p<0.01) |
血红蛋白 | 男130-175 g/L,女115-155 g/L | <100 g/L需排查慢性出血(如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或骨髓抑制 |
MDM2免疫组化 | 阴性 | 阳性支持高分化脂肪肉瘤诊断(特异性98%),需FISH确认基因扩增 |
Ki-67指数 | <10% | >30%提示高级别肉瘤(5年生存率下降至35%)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临床疑似病例:腹部包块+进行性腹胀→行增强CT评估解剖范围。
- 病理确诊阶段:CT引导穿刺获取≥3条组织,必查MDM2/SMA/S100。
- 分子检测指征:
- 疑似去分化脂肪肉瘤→FISH检测MDM2扩增
- 疑难病例→NGS检测(包含CDKN2A、TP53等肉瘤驱动基因)
参考文献:
- 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2020第5版)
- 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2023 v2)
- ESMO《腹膜后肉瘤诊断与治疗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