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腹膜后腔、腹膜或网膜交搭跨越部位的腺癌Adenocarcinoma involving overlapping sites of retroperitoneum, peritoneum or omentum
编码2C53.0
关键词
索引词Adenocarcinoma involving overlapping sites of retroperitoneum, peritoneum or omentum、累及腹膜后腔、腹膜或网膜交搭跨越部位的腺癌
缩写腹膜后腺癌、腹膜腺癌、网膜腺癌
别名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膜恶性肿瘤、网膜恶性肿瘤、腹膜后腺上皮癌、腹膜腺上皮癌、网膜腺上皮癌、腹膜后转移性腺癌、腹膜转移性腺癌、网膜转移性腺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0KZ0 腹膜
XA6S21
腹膜后腔XA43V8
肠系膜XA46W1
阑尾系膜XA4QM7
结肠系膜XA5PF4
盆腔腹膜XA6DF7
网膜组织病理
XA6DF7
混合性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癌XA6DF7
内分泌素瘤,功能性,NOSXA6DF7
肠胰高血糖素瘤XA6DF7
肝细胞癌,硬癌性XA6DF7
锯齿状腺癌XA6DF7
肺腺癌,粘液性与非粘液性混合XA6DF7
前列腺腺泡状腺癌XA6DF7
小梁性腺癌XA6DF7
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内的腺癌XA6DF7
混合性内分泌和外分泌腺癌XA6DF7
囊肿相关性肾细胞癌XA6DF7
杯形细胞类癌XA6DF7
混合性腺泡-内分泌-导管癌XA6DF7
乳头状癌,滤泡性变异XA6DF7
透明细胞腺癌,NOSXA6DF7
肾细胞癌,未分类XA6DF7
肝细胞癌,多形型XA6DF7
神经内分泌癌,中分化XA6DF7
乳头状癌,弥漫性硬化XA6DF7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无功能XA6DF7
支气管腺瘤,圆柱形XA6DF7
垂体癌,NOSXA6DF7
胰岛细胞腺瘤XA6DF7
混合性髓样-滤泡性癌XA6DF7
肝细胞癌,透明细胞型XA6DF7
乳头状腺癌,NOSXA6DF7
绒毛腺性癌XA6DF7
神经内分泌瘤,NOSXA6DF7
肝门部胆管癌XA6DF7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XA6DF7
胎儿腺癌XA6DF7
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XA6DF7
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XA6DF7
垂体母细胞瘤XA6DF7
透明细胞腺癌,中肾样XA6DF7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XA6DF7
混合性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肿瘤,恶性XA6DF7
腺类癌性瘤XA6DF7
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XA6DF7
肾集合管癌XA6DF7
基底细胞腺癌XA6DF7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NOSXA6DF7
筛状癌,NOSXA6DF7
甲状腺乳头状癌,包膜性XA6DF7
胰胆型癌XA6DF7
癌,弥漫型XA6DF7
神经内分泌癌,高分化XA6DF7
内淋巴囊肿瘤XA6DF7
绒毛状腺癌XA6DF7
混合细胞腺癌XA6DF7
表面扩散性腺癌XA6DF7
乳头状癌,柱状细胞XA6DF7
肾细胞癌,NOSXA6DF7
管状腺癌XA6DF7
混合性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癌XA6DF7
神经内分泌瘤,G1XA6DF7
颗粒细胞癌XA6DF7
绒毛腺管型子宫内膜样腺癌XA6DF7
神经内分泌瘤,G3XA6DF7
胰腺瘤XA6DF7
腺癌,宫颈内型XA6DF7
L细胞瘤XA6DF7
髓样癌,伴有淀粉样基质XA6DF7
细支气管-肺泡癌,非-粘蛋白性XA6DF7
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瘤XA6DF7
顶细胞癌XA6DF7
支气管腺瘤,类癌XA6DF7
梅克尔细胞癌XA6DF7
嗜酸性腺癌XA6DF7
筛状粉刺型癌XA6DF7
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XA6DF7
腺癌,肠型XA6DF7
MiT家族易位性癌XA6DF7
滤泡性腺癌,NOSXA6DF7
滤泡癌,微侵袭性XA6DF7
腺癌,伴有混合性亚型XA6DF7
富脂质癌XA6DF7
乳头状管状腺癌XA6DF7
滤泡癌,包膜型,血管侵袭性XA6DF7
腺癌,转移性,NOSXA6DF7
嗜酸细胞癌XA6DF7
乳头状微小癌XA6DF7
获得性囊性肾细胞癌XA6DF7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XA6DF7
伴腺样囊性癌样特征的胸腺癌XA6DF7
混合性腺泡-内分泌癌XA6DF7
子宫内膜样腺癌,NOSXA6DF7
胆管囊腺癌XA6DF7
斯基恩氏,尿道球腺和利特雷氏腺癌XA6DF7
肺腺癌,粘液性XA6DF7
胰岛细胞腺瘤病XA6DF7
子宫内膜样囊腺癌XA6DF7
胆管癌XA6DF7
腺样囊性癌XA6DF7
甲状旁腺癌XA6DF7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XA6DF7
肠嗜铬样细胞瘤XA6DF7
微乳头状腺癌XA6DF7
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恶性XA6DF7
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癌XA6DF7
甲状腺乳头状癌XA6DF7
嫌色细胞癌XA6DF7
肛门腺体的腺癌XA6DF7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HRCC)-相关性肾细胞癌XA6DF7
神经内分泌癌,NOSXA6DF7
低分化甲状腺癌XA6DF7
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XA6DF7
皮革状胃XA6DF7
肾上腺皮质癌XA6DF7
胰高血糖素瘤XA6DF7
肾细胞癌,嫌色细胞型XA6DF7
许特尔细胞癌XA6DF7
神经内分泌癌,低级别XA6DF7
胰岛细胞肿瘤,NOSXA6DF7
无包膜硬化性癌XA6DF7
滤泡腺癌,小梁性XA6DF7
富糖原癌XA6DF7
神经内分泌瘤,G2XA6DF7
微浸润腺癌,非粘蛋白性XA6DF7
实体癌,伴有粘蛋白形成XA6DF7
子宫内膜样腺癌,纤毛细胞变异性XA6DF7
胃泌素瘤XA6DF7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XA6DF7
滤泡腺癌,高分化XA6DF7
ACTH分泌瘤XA6DF7
水样透明细胞腺癌XA6DF7
肠嗜铬细胞类癌XA6DF7
许特尔细胞腺癌XA6DF7
嗜碱细胞癌XA6DF7
硬腺癌XA6DF7
生长抑制素瘤XA6DF7
胰岛细胞癌XA6DF7
肝细胞癌,NOSXA6DF7
单纯癌XA6DF7
滤泡腺癌,中分化XA6DF7
末端酪氨酸酰胺分泌瘤中的胰多肽和胰多肽样肽XA6DF7
乳头状肾细胞癌XA6DF7
微浸润腺癌,粘蛋白性XA6DF7
肾细胞癌,肉瘤样XA6DF7
滤泡性癌,嗜酸细胞XA6DF7
典型性类癌XA6DF7
透明细胞腺癌性纤维瘤XA6DF7
管状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癌XA6DF7
甲状腺髓样癌XA6DF7
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XA6DF7
肝细胞癌,纤维板状XA6DF7
肺泡腺癌XA6DF7
胰岛细胞腺癌XA6DF7
胰岛素瘤,NOSXA6DF7
贴壁型腺癌XA6DF7
实体癌,NOSXA6DF7
肝细胞癌,梭形细胞变体XA6DF7
腺癌,NOSXA6DF7
胰岛母细胞瘤XA6DF7
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泌变异性XA6DF7
微乳头状癌,NOSXA6DF7
胰高血糖素样肽-分泌瘤临床表现
XA6DF7
慢性癌痛累及腹膜后腔、腹膜或网膜交搭跨越部位的腺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理学特征
临床与医学定义
累及腹膜后腔、腹膜或网膜交搭跨越部位的腺癌(ICD-11编码:2C53.0)是指经病理证实的腺癌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累及腹膜后间隙、壁层/脏层腹膜或大网膜区域。此类病变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原发灶常来源于腹腔内器官(如胃、结肠、胰腺、卵巢等),通过直接蔓延、种植转移或淋巴血行播散至该区域;原发性腹膜腺癌罕见,需在排除其他器官原发灶后方可诊断。
病因学特征
-
起源和扩展机制:
- 继发性病变中,腺癌细胞多来源于腹腔内腺上皮器官(如胃肠道、胰腺、卵巢等),通过以下途径扩散:
- 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肿瘤突破浆膜层侵入腹膜或腹膜后间隙
- 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内,随腹水循环沉积于网膜或腹膜表面
- 淋巴/血行转移:经腹膜后淋巴系统或门静脉系统播散
- 原发性腹膜腺癌的起源尚不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体腔上皮化生有关
- 继发性病变中,腺癌细胞多来源于腹腔内腺上皮器官(如胃肠道、胰腺、卵巢等),通过以下途径扩散:
-
易感因素:
- 既往有腹腔内器官腺癌病史是继发性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 石棉暴露与原发性腹膜间皮瘤相关,但与腺癌无明确因果关系
病理机制
-
组织学改变:
- 典型腺癌特征:肿瘤细胞形成不规则腺管样结构,伴核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象
- 特殊亚型特征:
- 粘液腺癌:细胞外粘液池形成,漂浮其中的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
- 印戒细胞癌:胞质内粘液将细胞核挤压至边缘呈"印戒"样改变
- 间质反应:常见促结缔组织增生反应,伴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
-
侵袭方式:
- 腹膜表面播散形成多发性种植结节,可导致"腹膜癌病"
- 网膜受累常表现为"网膜饼"状增厚
- 腹膜后浸润可能包裹腹腔干、肠系膜血管等重要结构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进行性腹胀:腹水积聚(约80%病例)及肿瘤占位效应导致
- 慢性腹痛:多呈弥漫性钝痛,腹膜刺激时可出现定位不明确的锐痛
- 消化道功能障碍:肠管浸润或压迫可导致早饱感、便秘/腹泻交替、不完全性肠梗阻
- 消耗性症状:非刻意减重(>10%体重/6个月)、乏力、恶病质
-
体征特征:
- 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中等量以上腹水)
- 腹膜刺激征(反跳痛、肌卫)提示肿瘤浸润或合并感染
- 脐周结节(Sister Mary Joseph结节)或直肠子宫陷凹结节(Blumer's shelf)提示腹膜转移
参考文献:《Pathology》, 《Clinical Practice of Oncology》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现有可靠资料整理而成,对于具体的诊断标准及最新研究成果,请参阅最新的专业医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