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的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s of other or ill-defined sites in the lip, oral cavity or pharynx
编码2B6E
子码范围2B6E.0 - 2B6E.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other or ill-defined sites in the lip, oral cavity or pharynx
同义词cancer of pharynx NOS、oral cancer NOS、throat cancer NOS、malignant neoplasm of pharynx, unspecified、malignant tumour of pharynx、retropharyngeal cancer、pharyngeal wall cancer、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 of Waldeyer ring、咽癌NOS、口癌NOS、咽喉癌NOS、未特指的咽恶性肿瘤、咽恶性肿瘤、咽后癌、咽壁癌、Waldeyer环原发性恶性肿瘤、韦氏环原发性恶性肿瘤
缩写LCKFYBWXBDMLXZ、LCKFYBMLXZ
别名未特指的唇口腔或咽部恶性肿瘤、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的恶性肿瘤、Waldeyer-环原发性恶性肿瘤、韦氏-环原发性恶性肿瘤
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恶性肿瘤(ICD-11 2B6E)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口腔/咽部溃疡或肿块:
- 口腔或咽部出现持续性溃疡(≥2周不愈合),表面覆盖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伴轻微疼痛或异物感(常见,70%-85%)。
- 可触及的硬结或肿块,边缘不规则(高发,60%-80%)。
- 吞咽困难或疼痛:
- 咽部肿瘤累及舌根、扁桃体或喉部时,出现吞咽痛或梗阻感(中度常见,40%-60%)。
- 声音嘶哑:
- 肿瘤侵犯声带或喉返神经时,声音改变或失声(较少见,15%-30%,多见于晚期病例)。
- 出血倾向:
- 病灶表面易出血,尤其在进食硬物或刷牙时(常见,50%-70%)。
非特异性症状
- 颈部肿胀感:
- 淋巴结转移导致单侧或双侧颈部无痛性包块(晚期病例中高发,50%-70%)。
- 口腔麻木或感觉异常:
- 肿瘤侵犯神经时,出现下唇麻木(特异性高,但发生率低,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黏膜病损:
- 白斑或红斑:黏膜角化异常或红斑样改变(癌前病变特征,20%-40%)。
- 溃疡性病灶:边缘隆起呈火山口状,基底质硬(高特异性,80%-90%)。
- 颈部淋巴结肿大:
- 颏下、颌下或颈深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活动度差(晚期病例中常见,50%-70%)。
- 功能障碍:
- 舌活动受限(舌癌)、张口困难(侵犯咀嚼肌)或唾液分泌异常(腺体受累)(30%-50%)。
影像学特征
- CT/MRI表现:
- 局部软组织肿块伴浸润性生长,可见邻近骨组织破坏(下颌骨、硬腭等)(异常率>90%)。
- PET-CT代谢活性:
- 病灶区域SUV值显著升高(>2.5),提示高代谢恶性肿瘤(敏感性>95%)。
实验室特征
- 组织病理学:
- 鳞状细胞癌占主导(>90%),分化程度从高分化至低分化不等。
- HPV检测:
- HPV-16/18阳性率在口咽部肿瘤中可达20%-30%(与预后相关)。
- 血清标志物:
- SCC抗原(鳞癌相关抗原)水平升高(阳性率约40%-60%)。
发生率总结
-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比约3:1),与吸烟、饮酒相关(文献来源:《BMC Oral Health》2021年中国流行病学研究)。
- 年龄分布:高发于50-70岁人群(>60%),但近年年轻化趋势(HPV相关病例增加)。
- 预后相关:早期病例(T1-2N0M0)5年生存率可达70%-80%,晚期伴淋巴结转移者降至30%-40%。
注: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唇、口腔、咽)及组织学类型而异,需结合活检明确诊断。免疫抑制患者(如HIV感染者)进展更快,坏死性病变更广泛。
参考文献:
- 《BMC Oral Health》: Incidence trends of lip and oral cavity cancer in China (1990-2021).
-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口腔医学会, 2020).
- 《头颈部肿瘤病理学》(WHO分类第5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