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的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other or ill-defined sites in the lip, oral cavity or pharynx
编码2B6E.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other or ill-defined sites in the lip, oral cavity or pharynx、未特指的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的恶性肿瘤、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的恶性肿瘤、咽癌NOS、口癌NOS、咽喉癌NOS、未特指的咽恶性肿瘤、咽恶性肿瘤、咽后癌、咽壁癌、Waldeyer环原发性恶性肿瘤、韦氏环原发性恶性肿瘤
缩写未特指唇口腔咽恶性肿瘤、未特指口咽恶性肿瘤、未特指口咽癌
别名未特指的唇口腔或咽部癌症、未特指的口咽癌症、未特指的口咽部恶性肿瘤、未特指的口咽部癌症、未特指的口腔咽部恶性肿瘤、未特指的口腔咽部癌症、未特指的唇口腔咽恶性肿瘤、未特指的唇口腔咽癌症、未特指的Waldeyer环恶性肿瘤、未特指的韦氏环恶性肿瘤、未特指的咽喉恶性肿瘤、未特指的咽喉癌、未特指的咽癌、未特指的口癌、Unspecified-Lip-Oral-Cavity-Or-Pharynx-Malignant-Neoplasm、Unspecified-Oral-Pharynx-Malignant-Neoplasm、Unspecified-Oral-Pharynx-Cancer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1WN1 口腔
XA8HL5
软腭XA2JB0
前扁桃体柱XA9RP1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XA15G1
腭弓XA29D3
扁桃体区XA8EY7
口底XA0X58
后扁桃体柱XA1T19
舌XA4DB6
舌缘XA8CF9
口底黏膜XA00H5
腭黏膜XA2B11
舌后XA1V27
舌背面XA0HQ3
舌根背面XA1WZ8
舌尖XA49C6
舌外侧缘XA9A13
舌腭弓XA25G3
舌根XA4527
硬腭XA65E9
舌中线XA8YB9
舌体背面XA7ZA6
腭XA46Z4
扁桃体窝XA2993
悬雍垂XA9YA2
舌系带XA69M6
牙槽沟XA8SX3
舌交界区XA3021
咽腭弓XA8Q87
舌体XA8FK4
舌腹面XA8JD4 唇
XA7H02
下唇唇红XA7VQ4
上唇XA1BP2
唇内面XA5VD0
外下唇XA0K68
外上唇XA75S0
上唇唇红XA15W6
下唇XA5163
鼻唇沟XA8RK1
上唇红缘XA3141
唇系带XA3K27
外唇XA9TK2
下唇红缘XA5LY8
人中XA1EF8
唇联合XA93V5 咽
XA8RX5
口咽侧壁XA60Q5
鳃裂XA88V4
会厌谷XA8659
口咽后壁XA3MZ0
梨状隐窝XA0XK1
下咽壁XA4J67
口咽XA4NZ9
环状软骨后区XA2J67
下咽临床表现
XA2J67
慢性癌痛严重度
XA2J67
III期XA2J67
I期XA2J67
IV期XA2J67
II期其他严重度2
XA2J67
C 区域性疾病XA2J67
A 缓解/病愈XA2J67
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
局部局限期XS67
局部晚期未特指的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的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唇、口腔或咽部其他或不明部位的恶性肿瘤(ICD-11编码2B6E.Z)是指原发于唇、口腔或咽部,但具体解剖部位无法明确界定或涉及多个相邻区域的恶性肿瘤。此类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偶见腺癌、黏液表皮样癌等亚型。临床归类需在充分排除已知特异性部位(如舌体、扁桃体等)肿瘤后成立。
病因学特征
-
遗传因素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 特定基因异常如TP53突变、NOTCH1失活可能参与肿瘤发生,CDKN2A基因缺失可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紊乱。
- 致癌物(如烟草亚硝胺、乙醛)引起的DNA加合物积累可驱动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
环境与生活习惯因素:
- 吸烟与酗酒具有明确协同致癌作用,可使口腔癌风险增加至15倍以上。
- 膳食中蔬果摄入不足导致的抗氧化维生素缺乏可能削弱黏膜修复能力。
- 高危型HPV(主要为HPV-16)感染与部分口咽癌(尤其累及扁桃体或舌根者)密切相关。
-
职业暴露:
- 长期接触木屑粉尘、镍化合物或强酸雾气的职业环境可能提升患病风险。
-
免疫状态:
- 慢性免疫抑制状态(如HIV感染、移植后用药)可加速癌前病变进展。
病理机制
-
组织学变化:
- 鳞状细胞癌表现为角化珠形成或细胞间桥等分化特征,基底膜突破后向间质浸润性生长。
- 晚期病例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颈深淋巴结,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
-
生长模式:
- 外生型肿瘤呈乳头状或菜花状隆起,溃疡型中央坏死伴边缘隆起,浸润型以深层组织侵犯为主。
-
生物标志物表达:
- HPV相关口咽癌常过表达p16蛋白,且预后优于HPV阴性肿瘤。EGFR过表达提示可能对靶向治疗敏感。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口腔功能障碍:进行性吞咽疼痛、咀嚼困难或舌运动受限。
- 病损体征:持续不愈的溃疡、黏膜白斑或红斑伴表面粗糙。
- 出血与感染:自发性出血或继发感染导致口臭。
- 神经侵犯表现:下颌麻木(累及下牙槽神经)或舌偏斜(舌下神经受累)。
-
辅助诊断方法:
- 增强CT/MRI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PET-CT用于远处转移筛查。
- 活检病理确诊需注明分化程度及HPV状态(针对口咽部病变)。
参考文献:上述内容综合自《搜狗百科》关于“口腔恶性肿瘤”的描述以及其他权威医学网站上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