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腱鞘炎Unspecified Tenosynov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10:20
编码FB40.Z

关键词

索引词Tenosynovitis、未特指的腱鞘炎、腱鞘炎、滑膜炎或腱鞘炎
缩写Tenosynovitis-NOS
别名腱鞘发炎、肌腱鞘发炎、手指腱鞘炎、手腕腱鞘炎

我将基于权威医学文献为您整理"未特指的腱鞘炎"的专业医学指导。需要先查询最新临床指南和诊断标准,请稍候。

未特指的腱鞘炎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局部疼痛:沿受累肌腱走行区域的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发生率70%-90%)。
      • 压痛:触诊可及局限性压痛(发生率80%-90%)。
      • 关节活动受限:晨僵>30分钟或特定动作(如握拳、腕部尺偏)诱发疼痛(发生率50%-70%)。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显示腱鞘增厚(厚度>2mm)、滑膜血流信号增加或肌腱周围积液(敏感性80%-90%)。
      • MRI显示腱鞘滑膜增生及周围水肿(阳性率70%-80%)。
  2.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 功能试验阳性
      • Finkelstein试验阳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特异性95%)。
      • 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敏感性92%)。
    • 病史特征
      • 职业性或反复性劳损史(如长期使用键盘、手工劳动者)。
      • 无全身炎症指标异常(CRP、ESR正常)。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必须条件”中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证据。
    • 高度疑似:临床表现符合且功能试验阳性,但影像学证据不足时,需结合病史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判断逻辑:高频探头(12-18MHz)纵向扫描,测量腱鞘厚度,观察滑膜血流信号(多普勒模式)。腱鞘厚度>2mm伴血流信号增强提示活动性炎症。
    • MRI检查
      • 判断逻辑: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腱鞘水肿,增强扫描可见滑膜强化,适用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
  2. 鉴别诊断检查

    • 血液检查
      • 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阴性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误诊率<5%)。
      • 血尿酸:>420 μmol/L需鉴别痛风性关节炎。
    • X线检查
      • 手/腕正侧位片:排除骨关节炎、骨折或钙化灶(特异性100%)。
  3. 功能评估

    • 握力测试:使用握力计评估患侧握力下降程度(正常值:男性>30kg,女性>20kg)。
    • 关节活动度测量:量角器评估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正常范围背伸70°,掌屈80°)。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
      • 正常值:<5 mg/L。
      • 异常意义:>10 mg/L需警惕感染或全身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 红细胞沉降率(ESR)
      • 正常值:男性<15 mm/h,女性<20 mm/h。
      • 异常意义:持续升高提示需排除结核或肿瘤。
  2. 血液常规

    • 白细胞计数
      • 正常值:4.0-10.0×10^9/L。
      • 异常意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75%)提示细菌感染可能。
  3. 关节液分析(疑似化脓性腱鞘炎时):

    • 白细胞计数>50,000/mm³,中性粒细胞>90%提示细菌感染。
    • 培养阳性可明确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结合典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证据,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 辅助检查优先级:超声为首选筛查,MRI用于复杂病例,血液检查用于鉴别诊断。
  • 实验室价值:主要用于排除全身性疾病,单纯腱鞘炎实验室指标多正常。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屈肌腱腱鞘炎》(T/CACM 1259-2019)。
  2.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3. 美国放射学会(ACR)肌肉骨骼超声诊断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