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学未特指Unspecified Rheumatoid arthrit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2:20:32
编码FA20.Z

关键词

索引词Rheumatoid arthr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学未特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多关节炎、风湿性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斜颈、类风湿性心包炎
缩写RA、类风湿关节炎
别名类风湿、类风关、类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学未特指(FA2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临床+影像学确诊:符合ACR/EULAR 2010分类标准,同时存在影像学证实的关节破坏(骨侵蚀或关节间隙狭窄),且排除其他炎性关节病。
  2. 必须条件(确诊核心)

    • 对称性关节炎:累及≥3个关节区(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持续≥6周。
    • 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因子(RF)和抗CCP抗体检测均为阴性(需重复验证)。
    • 影像学证据:X线/MRI显示特征性骨侵蚀或关节间隙狭窄。
  3. 支持条件

    • 晨僵≥30分钟(敏感性85%)
    • ESR≥28 mm/h或CRP≥10 mg/L(炎症活动标志)
    • 排除标准:无银屑病、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证据。
  4.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1个必须条件(对称性关节炎)
      • 影像学证据
      • ≥2个支持条件(晨僵+炎症标志升高)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关节功能评估] B --> B1[血清学检测:RF/抗CCP] B --> B2[炎症标志:ESR/CRP] B --> B3[血常规:贫血筛查] C --> C1[X线:骨侵蚀评估] C --> C2[超声:滑膜增厚/血流信号] C --> C3[MRI:早期骨髓水肿] D --> D1[HAQ量表:功能障碍] D --> D2[关节计数:肿胀/压痛数]

判断逻辑

  1. 血清学检测
    • RF/抗CCP阴性是定义核心,但需排除假阴性(重复检测+结合临床)。
  2. 影像学分级
    • X线:Sharp评分≥5分提示进展性破坏
    • 超声:滑膜厚度≥2.3mm + 多普勒信号≥2级 → 高活动度
  3. 关节评估
    • 肿胀关节数≥6个 + HAQ评分≥1.5 → 提示功能障碍需强化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ESR >28 mm/h 反映全身炎症活动,>40 mm/h提示高疾病活动度
CRP >10 mg/L 局部炎症敏感指标,>20 mg/L需警惕关节外表现
血红蛋白 <110 g/L(女性) 慢性病性贫血,需排除消化道出血或药物副作用
血小板 >400×10⁹/L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提示持续炎症反应
关节液分析 白细胞>2000/μL 排除感染性关节炎(若>50000/μL需考虑脓毒症)

处理建议

  • ESR/CRP持续升高 → 调整DMARDs治疗方案
  • 贫血伴铁蛋白正常 → 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
  • 血小板增多 → 监测血栓风险

四、诊断流程总结

mermaid graph LR S[疑似RA症状] --> T1{血清学检测} T1 -- RF/抗CCP阴性 --> T2[影像学评估] T2 -- 骨侵蚀阳性 --> D[确诊FA20.Z] T2 -- 无骨侵蚀 --> T3[随访6个月] T3 -- 出现新关节肿痛 --> D T1 -- 阳性 --> E[血清阳性RA]

关键点

  • 诊断依赖影像学结构性损伤替代血清学标志
  • 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MRI监测早期骨破坏
  • 注意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如PsA)的鉴别

参考文献

  1. ACR/EULAR 2010 RA分类标准(Arthritis & Rheumatism
  2. EULAR 2023 RA管理指南(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3. 《凯利风湿病学》(第10版)关节影像学章节
  4. WHO ICD-11临床实施指南(M05-M14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