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下肢肌腱端病Unspecified Enthesopathies of lower limb

更新时间:2025-06-19 03:42:18
编码FB54.Z

关键词

索引词Enthesopathies of lower limb、未特指的下肢肌腱端病、下肢肌腱端病、下肢韧带附着点病、下肢肌肉附着点疾患、下肢肌肉附着点病、腿肌腱端病
缩写WTSXZJD、WTS-XZJD
别名下肢肌腱端病变-未特指、下肢肌腱端疾病-未特指、未特指的下肢肌腱末端病

未特指的下肢肌腱端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检查
      • MRI显示肌腱附着点处特征性改变(肌腱水肿、撕裂或周围炎症)。
      • 超声检查显示肌腱厚度异常(≥6mm)、回声不均或钙化灶。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疼痛特征
      • 下肢特定部位(跟腱/髌腱/足底筋膜)活动相关性钝痛(疼痛VAS评分≥4分)。
    • 客观体征
      • 触诊证实肌腱附着点压痛(压痛指数≥3级)。
      • 超声/MRI显示肌腱结构异常(厚度增加≥20%或存在撕裂)。
  3. 支持条件(加强诊断依据)

    • 功能障碍
      • 受累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5%(如踝背屈<10°或膝屈曲<120°)。
    • 慢性化表现
      • 症状持续>3个月,伴休息痛或晨僵(>30分钟)。
    • 炎症标志物
      • ESR≥20mm/h或CRP≥10mg/L(提示合并炎症反应)。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下肢肌腱端病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功能评估] A --> D[实验室筛查] B --> B1[超声检查] B --> B2[MRI] B --> B3[X线] C --> C1[关节活动度测量] C --> C2[压痛指数评估] D --> D1[炎症标志物] D --> D2[自身抗体筛查]

  1. 影像学检查判断逻辑

    • 超声
      • 首选筛查工具,肌腱厚度>6mm或钙化灶即提示病变(灵敏度85%)。
      • 血流信号增多提示活动性炎症。
    • MRI
      • T2加权像高信号=急性水肿;脂肪抑制序列强化=慢性炎症(特异性92%)。
      • 需评估肌腱连续性(部分撕裂 vs 完全断裂)。
    • X线
      • 仅用于排除骨赘形成或应力性骨折(慢性病例阳性率30%)。
  2. 功能评估逻辑

    • 关节活动度减少>15%且伴疼痛=机械功能障碍。
    • 压痛指数≥3级(0-4级量表)= 局部病变活动期。
  3. 实验室筛查逻辑

    • ESR/CRP升高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脊柱关节炎)。
    • HLA-B27阳性提示需监测关节外表现。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CRP <5 mg/L >10 mg/L:提示合并全身性炎症,需排查感染或自身免疫病
ESR <20 mm/h ≥20 mm/h:支持慢性炎症状态,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等鉴别
HLA-B27 阴性 阳性:增加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风险(预测值约30%)
RF/抗CCP抗体 阴性 阳性:需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肌腱端
血钙/磷 正常范围 异常:提示代谢性骨病导致的继发性肌腱端病变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诊断 = 典型疼痛 + 影像学异常(超声/MRI)。
  2. 必须排除
    • 特定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通过HLA-B27/皮肤评估。
    • 创伤性损伤通过病史和MRI鉴别。
  3. 实验室价值
    • 炎症标志物异常需扩大鉴别诊断范围。
    • 正常结果不排除局部肌腱端病诊断。

参考文献

  • ACR《肌腱端病评估指南》(2023)
  • EULAR《脊柱关节炎诊断标准》
  • 《中华骨科杂志》肌腱病诊疗专家共识
  • ICD-11 肌肉骨骼疾病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