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撞击综合征Impingement syndrome of shoulder
编码FB53.2
关键词
索引词Impingement syndrome of shoulder、肩撞击综合征、肩部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同义词impingement syndrome of shoulder region、subacromial impingement
缩写SIS、肩撞征
别名肩撞击症、肩峰撞击综合征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93X9 肩韧带
XA49Z7肩锁下韧带XA2H23肩锁韧带XA3PT9胸锁后韧带XA8RC9肩锁上韧带XA5SJ7斜方韧带XA2JQ3胸锁前韧带XA1PK9肋锁韧带XA4PU7锥状韧带XA84L3锁间韧带XA9WP5喙锁韧带XA5EW9喙肱韧带XA6EG3回旋套关节囊XA8MA3喙肩韧带XA01C8肩前韧带XA8H81盂肱韧带XA5Z24盂唇韧带XA6EE7肩胛下横韧带XA9C92肱横韧带XA5MU7肩胛上横韧带XA2AL0 上肢带骨
XA3664肩峰XA1216肩胛骨关节盂XA6384锁骨XA09P2锁骨肩峰端XA2HS8肩胛颈XA53X6肩胛骨XA4PT6锁骨干XA76N8锁骨胸骨端XA2Y48肩胛骨喙突XA05J7 肩关节
XA49P8盂肱关节XA69U6肩锁关节XA0CH1胸锁关节临床表现
XA0CH1结构改变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肩撞击综合征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肩撞击综合征,又称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肩袖肌腱和/或肩峰下滑囊在肩峰-肱骨间隙受到机械性压迫引发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症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特征性表现为肩关节外展60°-120°时出现疼痛弧、活动受限及肌力下降。
病因学特征
-
解剖结构异常:
- 肩峰形态变异:III型(钩状)肩峰或肩峰骨赘形成,导致肩峰下间隙狭窄。
- 喙肩韧带钙化:加重肩峰下空间占位效应。
-
生物力学异常:
- 肩胛骨运动障碍(scapular dyskinesia)导致肱骨头异常上移。
- 肩袖肌群(冈上肌为主)力量薄弱,无法维持肱骨头中心化。
-
诱发因素:
- 重复性过顶动作(如游泳、投掷运动)
- 退行性改变:肩袖肌腱黏液样变性及血供减少
- 继发性撞击:肩关节不稳或肩袖部分撕裂后继发
病理机制
-
动态压迫:
- 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在肩关节前屈、外展时发生病理性接触。
- 长期微创伤导致肩袖肌腱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及部分撕裂。
-
炎性级联反应:
- 急性期:滑囊血管渗透性增加引发渗出性炎症
- 慢性期: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滑囊纤维化
-
继发性改变:
- 肩袖肌腱水肿增厚形成恶性循环
- 严重者可发展为肩袖全层撕裂
临床表现
-
疼痛特征:
- 前外侧肩痛放射至三角肌止点
- Neer征阳性(被动前屈内旋诱发疼痛)
- Hawkins试验阳性(前屈90°强制内旋疼痛)
-
功能受限:
- 主动活动范围较被动活动明显减小
- 抗阻外旋/外展时力量减弱
-
病程分期:
- I期:可逆性水肿出血(<25岁)
- II期:不可逆性纤维化(25-40岁)
- III期:骨性改变伴肩袖撕裂(>40岁)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综合自《肩部撞击症》(搜狗百科)、《肩峰撞击综合征》(即时问医生)等资料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