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赌博障碍Unspecified Gambling disorder
编码6C50.Z
关键词
索引词Gambling disorder、未特指的赌博障碍、赌博障碍、成瘾;打赌(已弃用)、成瘾;赌博(已弃用)、打赌;病理性(已弃用)、赌博;依赖、病理性赌博(已弃用)、强迫性赌博
缩写未特指赌博障碍、UGD
别名未特指的病态赌博、未特指的赌博依赖、未特指的赌博问题
未特指的赌博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行为学诊断:
- 符合ICD-11中"赌博障碍"核心特征:
- 持续或反复的赌博行为(≥12个月),伴有对赌博行为的控制能力显著受损。
- 赌博行为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导致个人、家庭或职业功能严重损害。
- DSM-5诊断标准中≥4项(如反复尝试戒赌失败、需增加赌资获得刺激、戒断时烦躁等)。
- 行为学诊断:
-
支持条件(临床评估依据):
- 心理评估工具阳性:
- 赌博症状评估量表(PGSI)评分≥8分,或SOGS量表评分≥5分。
- 共病证据:
- 合并抑郁症(PHQ-9≥10分)、焦虑症(GAD-7≥10分)或物质使用障碍。
- 神经心理学异常:
- 延迟折扣任务显示冲动性决策倾向(选择即时小奖励而非延迟大奖励)。
- 心理评估工具阳性: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诊断系统标准(ICD-11或DSM-5)。
- 若仅满足部分核心症状,需同时符合以下两项:
- 心理评估工具阳性(如PGSI≥5分)。
- 存在至少一项功能损害(债务危机、家庭破裂、职业失能)。
二、辅助检查
-
心理评估检查树:
- 一级评估:
- PGSI量表:筛查赌博行为严重程度(0-27分)。
- SOGS量表:评估病理性赌博特征(0-20分)。
- 二级评估:
- Barratt冲动量表(BIS-11):量化冲动性人格特质(>72分提示高风险)。
- 爱荷华赌博任务(IGT):检测决策功能缺陷(连续选择高风险牌组)。
- 三级评估:
- 结构性临床访谈(SCID):排除双相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共病。
- 一级评估:
-
神经影像学检查:
- fMRI:
- 判断逻辑:腹侧纹状体对赌博线索过度激活,前额叶皮层激活抑制,支持奖赏系统失调。
- DTI:
- 判断逻辑:前额叶-边缘系统白质连接性降低,提示冲动控制神经环路异常。
- fMRI:
-
生理监测:
- 皮肤电反应(GSR):
- 判断逻辑:赌博线索诱发显著生理唤醒(振幅升高>50%),反映条件性渴求。
- 皮肤电反应(GSR):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神经心理学测试:
- 延迟折扣任务k值>0.1:提示冲动性决策模式,与成瘾行为正相关。
- IGT净得分<10(100次试验):决策缺陷,倾向高风险选择。
-
血液检查:
- 血清BDNF水平降低(<20 ng/ml):可能与神经可塑性损伤相关。
- 皮质醇昼夜节律紊乱:晨起皮质醇>450 nmol/L,反映慢性应激状态。
-
脑成像生物标志物:
- 腹侧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结合率降低(PET检测):与奖赏敏感度下降相关。
- 前扣带回皮层灰质体积减少(VBM分析):提示冲动控制功能受损。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ICD-11/DSM-5行为学标准,结合结构化心理评估。
- 辅助检查需分层实施:量表筛查→神经功能评估→影像学验证。
- 实验室异常多为支持性证据,需关联临床症状综合解读。
参考文献:
-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WHO, 2022)
- DSM-5诊断标准(APA, 2013)
- 《赌博障碍神经机制研究进展》(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21)
- 赌博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