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牙周组织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periodontal tissu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15:22
编码NA0D.1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periodontal tissues、未特指的牙周组织损伤、牙周组织损伤、牙脱臼
缩写未特指牙周组织损伤、NOS-牙周组织损伤
别名Unspecified-periodontal-tissue-injury、未特指牙周病损、不明确牙周损害

未特指的牙周组织损伤(ICD-11: NA0D.1Z)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外伤史或咬合异常史:明确的外力作用史(如撞击、跌倒)或长期咬合异常(如夜磨牙、错颌畸形)。
    • 影像学证据:X线检查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0.25mm)或局部牙槽骨密度改变,且无根尖周病变。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
      • 牙齿酸痛/叩痛(VAS评分≥3分)。
      • 咬合不适或咀嚼效率下降。
    • 体征
      • 叩诊阳性(垂直叩痛为主)。
      • 牙周探诊深度≤3mm且探诊出血(BOP阳性率<30%)。
  3. 排除标准

    • 需排除明确类型的牙周损伤(如牙震荡NA0D.0、牙半脱位NA0D.1)。
    • 排除根尖周炎、牙髓炎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相关牙周病变。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辅助检查体系 │
    ├──────────────┬──────────────┤
    │ 影像学检查 │ 功能性检查 │
    │ • 根尖片 │ • 咬合纸测试 │
    │ • CBCT │ • T-Scan分析 │
    ├──────────────┼──────────────┤
    │ 临床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 • 叩诊 │ • 牙髓活力测试 │
    │ • 松动度检查 │ • 龈沟液生物标志│
    └──────────────┴──────────────┘

  2. 判断逻辑

    • X线根尖片
      • 牙周膜间隙增宽>0.25mm但<0.5mm为轻度损伤。
      • 需与对侧同名牙对比,排除解剖变异。
    • CBCT检查
      • 三维重建显示局部牙槽骨小梁结构紊乱,但无明确骨缺损。
    • 咬合分析
      • 咬合纸显示异常接触点与症状区域吻合,提示咬合创伤。
    • 牙髓活力测试
      • 冷测阳性但无延迟反应,提示牙周震荡未累及牙髓。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龈沟液IL-1β <50 pg/μL >100 pg/μL提示局部炎症反应加剧
牙周膜间隙宽度 0.15-0.25mm 0.25-0.5mm提示急性期损伤
叩诊力度阈值 200-300g(无痛反应) ≤150g即出现疼痛提示高敏感性
咬合力分布 对称性>85% 患侧咬合力下降>20%提示功能代偿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步筛查:外伤史/咬合史 + 叩痛/咬合不适 → 拍摄根尖片。
  2. 影像学确诊:X线显示牙周膜增宽 + 排除其他特异性损伤。
  3. 功能评估:咬合分析确定创伤来源,指导干预方案。
  4. 动态监测:4周后复查X线,间隙恢复正常则确认可逆性损伤。

参考文献

  • 《国际口腔创伤学会(IADT)2020诊疗指南》
  • 《牙周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J Endod. 2022;48(3):321-328(牙周膜损伤影像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