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牙周组织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periodontal tissues
编码NA0D.1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periodontal tissues、其他特指的牙周组织损伤
缩写牙周组织损伤、牙周损伤
别名Other-Specified-Periodontal-Tissue-Damage、Specific-Types-of-Periodontal-Tissue-Damage
其他特指的牙周组织损伤(NA0D.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X线或CBCT显示牙槽骨垂直型/水平型吸收(骨丧失≥2mm或牙周膜间隙增宽≥1mm)。
- 临床检查证据:
- 牙周探诊深度≥4mm且伴有探诊出血(BOP阳性)。
- 牙齿松动度≥Ⅱ度(颊舌向移动幅度1-2mm)。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学依据):
- 典型病史:
- 明确外伤史(撞击、跌倒等)或咬合创伤史(夜磨牙、早接触点)。
- 症状组合:
- 同时满足以下三项:牙龈出血(≥2次/周)、咀嚼疼痛、牙龈退缩≥1mm。
- 医源性关联:
- 近期(3个月内)有正畸治疗、修复体边缘不密合等医源性诱因。
- 典型病史: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及颌骨囊肿等疾病。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影像学检查
│ ├─ X线曲面断层片(评估全口骨吸收情况)
│ └─ CBCT(三维评估骨缺损形态)
├─ 临床检查
│ ├─ 牙周探诊(6点法测量牙周袋深度)
│ ├─ 牙齿松动度测试(Miller分类法)
│ └─ 咬合分析(T-Scan咬合力分析)
└─ 实验室检查
├─ 龈沟液炎症因子检测(IL-1β、PGE2)
└─ 微生物培养(检测伴放线聚集杆菌等)
判断逻辑
- X线检查:
- 异常判断:牙槽嵴顶模糊、硬骨板消失提示活动性骨吸收,垂直型骨下袋深度≥3mm具有诊断特异性。
- 牙周探诊:
- 分级标准:
- 4-5mm(轻度损伤)
- 6-7mm(中度损伤)
- ≥8mm(重度损伤)
- 探诊出血提示活动性炎症。
- 分级标准:
- 咬合分析:
- 咬合力分布不均(早接触点咬合力占比≥30%)提示咬合创伤相关性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龈沟液检测:
- IL-1β ≥20 pg/mL:提示局部炎症反应活跃,与骨吸收正相关。
- PGE2 ≥100 ng/mL:预示牙周组织破坏进展风险增加。
-
微生物检测:
- 伴放线聚集杆菌(Aa)阳性:提示侵袭性病变可能性升高。
- 牙龈卟啉单胞菌(Pg)占比≥15%:与慢性炎症迁延相关。
-
血液检查:
- hs-CRP ≥3 mg/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参与牙周损伤进程。
-
牙周指标:
- 临床附着丧失(CAL)≥3mm:表明牙周支持组织不可逆损伤。
四、总结
- 确诊核心需结合影像学骨吸收证据与临床探诊深度,重点关注外伤/咬合创伤史。
- 辅助检查需分层实施:影像学定位损伤范围→临床检查评估活动性→实验室检测明确炎症机制。
- 实验室异常值需动态监测:IL-1β/PGE2持续升高提示需介入抗炎治疗,Aa阳性者建议靶向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 《牙周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美国牙周病学会(AAP)2023年分类共识
- 《口腔放射学诊断标准》(中华口腔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