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或面骨骨折Fracture of skull or facial bones
编码NA02
子码范围NA02.0 - NA02.Z
关键词
索引词Fracture of skull or facial bones
同义词Traumatic defects of facial bones、fracture of bone of face、fracture of skull NOS、maxillofacial fracture NOS、面骨创伤性缺陷、面骨骨折、颅骨骨折NOS、颌面部骨折NOS
缩写颅面骨折、颅骨面骨骨折
别名头骨骨折、面部骨骼骨折、头面部骨骼损伤
颅骨或面骨骨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高分辨率CT扫描:
- 显示明确的骨折线、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或骨碎片移位(凹陷深度≥5mm即具手术指征)。
- 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评估面骨复合骨折的空间关系。
- 高分辨率CT扫描: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创伤史:明确头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史(如撞击、坠落)。
- 影像学证据:CT确认骨折存在(线性、凹陷性或粉碎性)。
- 至少一项典型体征:
- 局部畸形(如颅骨凹陷、颧弓塌陷)
- 特征性瘀斑(熊猫眼征、Battle征)
- 脑脊液漏(鼻漏/耳漏)
-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可靠性):
- 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痹(面瘫/复视)、颅内高压征象。
- 功能损伤:咬合紊乱(Le Fort骨折)、视力障碍(眶壁骨折)。
- 实验室支持:脑脊液β-2转铁蛋白阳性(确认脑脊液漏)。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A[影像学检查] --> B[CT扫描] A --> C[X线平片] A --> D[MRI] B --> B1[颅脑薄层CT] B --> B2[面骨三维重建] D --> D1[脑实质损伤评估] D --> D2[颅神经损伤评估] -
判断逻辑:
- CT扫描:
- 首选:敏感性>95%,可量化凹陷深度、识别颅底骨折
- 阳性标准:骨皮质断裂、骨碎片移位>2mm
- X线平片:
- 适用场景:初步筛查明显移位骨折
- 局限:颅底骨折漏诊率>40%
- MRI:
- 指征:怀疑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神经损伤
- 优势:显示脑膜撕裂、微小脑实质病变
- CT扫描: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脑脊液检测:
- β-2转铁蛋白阳性:确诊脑脊液漏(特异性100%),需警惕颅内感染风险。
- 葡萄糖含量降低:提示合并细菌性脑膜炎。
-
血常规:
-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提示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或颅内炎症。
- 血小板↓:警惕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
-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需排除创伤性脑出血扩大风险。
-
血清标志物:
- S100B蛋白↑:反映脑实质损伤程度(>0.5μg/L具临床意义)。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创伤史+CT显示骨折征象。
- 检查策略:首选颅面骨CT,复杂骨折需三维重建;MRI补充神经损伤评估。
- 关键实验室指标:β-2转铁蛋白(脑脊液漏)、S100B(脑损伤)、凝血功能(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 AANS/CNS《颅底骨折管理共识》
- J Neurosurg《颅面骨折影像学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