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梅毒Unspecified Syphilis
编码1A6Z
关键词
索引词Syphilis、未特指的梅毒、梅毒NOS、梅毒、梅毒性间质性角膜炎和角膜结膜炎、梅毒性角膜炎和角膜结膜炎、梅毒性角膜炎和角结膜炎、女性梅毒性盆腔炎
缩写梅毒病
别名螺旋体感染-未特指、未指定梅毒、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未特指的梅毒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检出苍白螺旋体(硬下疳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
- PCR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DNA(tpp47、polA基因)。
- 血清学确诊:
- 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FTA-ABS)阳性 + 非特异性抗体检测(RPR/VDRL)滴度≥1:8。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实验室证据: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RPR/VDRL)阳性,且未经治疗。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TPPA/FTA-ABS)阳性。
-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银屑病、药疹、HIV感染等类似表现疾病。
- 实验室证据: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支持条件(临床辅助依据):
- 临床表现:
- 硬下疳(无痛性溃疡)或全身性皮疹(尤其手掌/足底铜红色斑丘疹)。
- 黏膜扁平湿疣或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压痛)。
- 高危因素:
- 性活跃期多伴侣史、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感染者。
- 滴度阈值:
- RPR/VDRL滴度≥1:8(提示活动性感染);
- 4周内滴度升高4倍(确诊活动性感染)。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血清学检测] A --> D[神经系统评估] A --> E[影像学检查]
B --> B1[暗视野显微镜] B --> B2[PCR检测] B --> B3[免疫组化]
C --> C1[非特异性试验 RPR/VDRL] C --> C2[特异性试验 TPPA/FTA-ABS]
D --> D1[脑脊液分析] D --> D2[神经症状问卷]
E --> E1[X线骨骼检查] E --> E2[心血管CT/MRI]
判断逻辑:
- 病原学检测:
- 暗视野显微镜:硬下疳期首选,检出螺旋体即可确诊(敏感性97%)。
- PCR:适用于血清学阴性窗口期,或神经/先天性梅毒的确诊。
- 血清学检测:
- RPR/VDRL:筛查首选,阳性需特异性试验验证;滴度变化监测疗效。
- TPPA/FTA-ABS:确诊金标准,终身阳性(不反映活动性)。
- 神经系统评估:
- 脑脊液VDRL阳性或白细胞>5/μL提示神经梅毒(需治疗强化)。
- 影像学检查:
- 晚期梅毒:X线示"军刀胫"骨膜炎;CT/MRI查主动脉瘤或脑树胶肿。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RPR/VDRL | 阴性(<1:1) | ≥1:8:活动性感染;4倍升高:新发感染/复发;假阳性:自身免疫病、妊娠。 |
TPPA/FTA-ABS | 阴性 | 阳性:确诊梅毒(终身标记);假阴性:早期感染(<3周)。 |
脑脊液VDRL | 阴性 | 阳性:神经梅毒确诊;白细胞>5/μL:脑膜炎症活动。 |
CRP/ESR | CRP<5 mg/L;ESR<20 mm/h | 显著升高:提示全身炎症(二期梅毒/心血管受累)。 |
CD4+ T细胞计数 | 500-1500/μL | 降低:HIV合并感染加速病情进展。 |
处理建议:
- RPR/VDRL假阳性:重复检测+特异性试验确认。
- 血清固定(治疗后滴度不降):评估治疗失败或神经梅毒。
- 脑脊液异常:立即启动青霉素静脉强化治疗。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高危人群常规RPR/VDRL筛查。
- 确诊:
- RPR阳性 → TPPA/FTA-ABS验证 → 阳性即确诊。
- 临床表现典型但血清学阴性 → PCR/暗视野显微镜检测。
- 分期评估:
- 病史+体检+滴度水平 → 区分早/晚期或未特指梅毒。
- 并发症筛查:
- 神经系统症状 → 腰穿;心血管症状 → CT血管造影。
参考文献:
- CDC《梅毒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 WHO《性传播感染管理指南(2022)》
- 《哈里森内科学》(第21版)感染性疾病篇
- 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ESCMID)梅毒共识声明(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