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经性传播的非溃疡性衣原体感染Unspecified Non-ulcerative sexually transmitted chlamydial infection

更新时间:2025-06-19 05:53:00
编码1A81.Z

关键词

索引词Non-ulcerative sexually transmitted chlamydial infection、未特指部位经性传播的非溃疡性衣原体感染、经性传播的非溃疡性衣原体感染、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
缩写CT-STD、Ct-STD
别名非溃疡性衣原体感染、性传播非溃疡性衣原体感染、未特指部位衣原体感染、无症状衣原体感染、隐匿性衣原体感染

未特指部位经性传播的非溃疡性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核酸扩增试验(NAATs)在泌尿生殖道拭子、尿液或直肠/咽部标本中检出沙眼衣原体DNA(D-K血清型)。
      • 细胞培养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敏感性较低,需特殊培养基)。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男性:黏液脓性尿道分泌物(≥50%)、排尿困难(≥70%)
      • 女性: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50%)、性交疼痛(≥40%)、下腹痛(≥20%)
      • 生殖器外表现:直肠炎(肛门分泌物/疼痛)、无症状咽炎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3周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无保护性交、多性伴侣等)
      • 年龄<25岁或既往性传播感染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至少1项核心症状+1项体征)
      • 血清学检测显示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1:64或IgM阳性

二、辅助检查

  1. 病原学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B --> C[核酸扩增试验 NAATs] B --> D[细胞培养] B --> E[抗原检测 DFA] A --> F[血清学检测] F --> G[微量免疫荧光法 MIF] F --> H[ELISA] A --> I[影像学检查] I --> J[盆腔超声] I --> K[CT/MRI]

    • 判断逻辑
      • NAATs:首选方法,阳性结果可确诊(敏感度>90%),阴性需结合临床排除假阴性。
      • 细胞培养:金标准但敏感性低(50-70%),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 血清学:IgM阳性提示急性感染,IgG≥1:64提示现症或近期感染。
  2. 影像学检查

    • 盆腔超声
      • 异常意义:输卵管增粗/积液提示上行感染(盆腔炎),需立即治疗。
    • CT/MRI
      • 判断逻辑:仅用于复杂病例(如盆腔脓肿),排除阑尾炎等急腹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NAATs阳性:直接确诊现症感染,需立即启动治疗。
    • 培养阳性:确诊依据,但阴性结果不排除感染(敏感性限制)。
  2. 血清学检测

    • IgM阳性(或IgG≥1:64):支持急性感染,适用于NAATs阴性但高度疑似病例。
    • IgG 4倍升高:确诊近期感染,需对比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3.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盆腔炎患者常>50 mg/L。
    • 血沉(ESR)>20 mm/h: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持续升高提示并发症风险。
  4. 血常规

    • 白细胞>10×10⁹/L伴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见于40%有症状患者。
  5. 尿道/宫颈涂片

    • 多形核白细胞>5/HPF:支持尿道炎/宫颈炎诊断(敏感度60-80%)。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NAATs检测,无症状者需主动筛查(尤其性活跃期<25岁人群)。
  • 辅助检查以病原学检测为主,影像学仅用于并发症评估。
  • 实验室异常意义
    • NAATs阳性具确诊价值
    • 血清学抗体需动态观察
    • 炎症标志物升高提示疾病活动性

参考文献
WHO《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202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衣原体感染专题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