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合并症,临床分期未特指Unspecifi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isease without mention of tuberculosis or malaria
编码1C62.Z
关键词
索引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isease without mention of tuberculosis or malari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合并症,临床分期未特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HIV病NOS、HIV NO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NO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复合征、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AIDS样综合征、AIDS相关复合征NOS、ARC[AIDS相关复合征]、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病、HI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NOS、艾滋病病毒感染
缩写HIV、AIDS
别名HIV-NOS、HIV-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HIV-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G30 慢性疼痛
MG30.62慢性口腔颌面部神经痛MG30.20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41慢性血管源性内脏痛MG30.5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Y其他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Z未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02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痛MG30.42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MG30.50慢性中枢神经性疼痛MG30.0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Z未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40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MG30.31结构改变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Y其他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Z未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11癌症治疗后慢性疼痛MG30.04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MG30.64与稳态紊乱或非药物治疗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5与颅或颈部血管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3与慢性继发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的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3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2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继发性骨骼肌肉疼痛MG30.03慢性原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21手术后慢性疼痛MG30.67与某种物质或其停用有关的慢性头痛MG30.10慢性癌痛MG30.30持续炎症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61慢性牙痛MG30.51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MG30.4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00慢性原发性内脏痛MG30.1慢性癌性疼痛MG30.1Y其他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1Z未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01慢性广泛疼痛MG30.2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Y其他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Z未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66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关联情况
1D82 巨细胞病毒病
1D82.Y其他特指的巨细胞病毒病1D82.Z巨细胞病毒病,未特指的1D82.0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D82.1巨细胞病毒性胰腺炎1D82.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痴呆1D82.1肺孢子菌引起的肺炎1D82.1胃肠道念珠菌病1D82.1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CA40.0 细菌性肺炎
CA40.08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3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炎CA40.00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CA40.0Y其他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Z未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7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6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1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肺炎CA40.02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CA40.05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肺炎CA40.04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1A33 等孢球虫病
1A33.0小肠等孢球虫病1A33.Y其他特指的等孢球虫病1A33.Z等孢球虫病,未特指的1A33.1结肠等孢球虫病1A33.1隐孢子虫病1B21 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感染
1B21.4胃肠道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2皮肤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2Y其他特指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1B21.2Z未特指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1B21.0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Y其他特指部位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Z未特指部位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20溃疡分枝杆菌感染1B21.3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1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2B57 原发部位卡波西肉瘤
2B57.0肺部卡波西肉瘤2B57.Y其他特指原发部位的卡波西肉瘤2B57.Z未特指原发部位的卡波西肉瘤2B57.1皮肤卡波西肉瘤2B57.2胃肠道部位卡波西肉瘤1F00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1F00.02单纯疱疹性龈口炎1F00.10单纯疱疹性角膜炎1F00.00皮肤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F00.20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1F00.2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感染1F00.2Y其他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感染1F00.01唇单纯疱疹1F00.3播散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F00.11眼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F00.0皮肤或黏膜单纯疱疹感染1F00.0Y其他特指的皮肤或黏膜单纯疱疹感染1F00.1眼单纯疱疹感染1F00.1Y其他特指的眼单纯疱疹感染1F00.1Z眼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未特指的1F00.Y其他特指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F00.Z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未特指的1F00.2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F00.03播散性皮肤单纯疱疹感染合并其他皮肤病1F00.03播散性隐球菌病1F57 弓形虫病
1F57.2肺刚地弓形虫病1F57.0刚地弓形虫所致肝炎1F57.1刚地弓形虫脑膜脑炎1F57.Y其他特指的弓形虫病1F57.Z未特指的弓形虫病1F57.3刚地弓形虫眼病1F57.3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造血或淋巴组织肿瘤
2A32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2A81.5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B03原发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A90.4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2A61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2A70前体B淋巴母细胞肿瘤2A70.Y其他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2A4Y其他特指的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2A4Z未特指的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2A21.0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2A21.0Y其他特指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2A21.0Z未特指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A3Y其他特指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A3Z未特指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A85.1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成熟B细胞肿瘤2A8Z未特指的成熟B细胞肿瘤2A90.B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阴性2A83浆细胞肿瘤2A83.Y其他特指的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肿瘤2A83.Z未特指的浆细胞肿瘤2A60.1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2A82.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2A82.0Y其他特指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2A82.0Z未特指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2A90.9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2A60.41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白血病2A86.1介于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2A86.0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21.1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2A21.1Y其他特指的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2A21.1Z未特指的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2A90.8肝脾T细胞淋巴瘤2A90成熟T细胞淋巴瘤,特指型,结节性或系统性2B32.3多形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患2B02Sézary综合征2A21.00肥大细胞白血病2B33.4白血病,未特指2A81.A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2A60.0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2A60.3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2A82.3不可归类的脾B细胞淋巴瘤或白血病2A30难治性贫血2B33恶性造血组织肿瘤,未进一步特指2B33.Y其他恶性造血组织肿瘤,未进一步特指2A60.32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2B30霍奇金淋巴瘤2B30.Z未特指的霍奇金淋巴瘤2A90.3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2B31.5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2B00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A82成熟B细胞肿瘤伴白血病行为2A82.Y其他特指的成熟B细胞肿瘤伴白血病行为2A82.Z未特指的成熟B细胞肿瘤伴白血病行为2A60.20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A60.4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增殖2A60.4Y其他特指的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增殖2A60.4Z未特指的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增殖2A86B细胞淋巴瘤,混合特征的2A86.Y其他特指的B细胞淋巴瘤,混合特征的2A86.Z未特指的B细胞淋巴瘤,混合特征的2A60.3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其他标准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60.3Y其他特指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其他标准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60.3Z未特指的急性髓系白血病2A83.52轻链沉积病2A60.3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B30.1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B30.1Z未特指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A60.37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2A90.5成人T细胞淋巴瘤或白血病,人类嗜T细胞病毒病毒1型相关性2A20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2A20.Y其他特指的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2A20.Z未特指的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2A42.0完全缓解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B32免疫缺陷相关性淋巴增生性疾患2B32.Y其他特指的免疫缺陷相关性淋巴增生性疾患2B32.Z未特指的免疫缺陷相关性淋巴增生性疾患2A3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能分类2A85.0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2A82.00慢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2B30.13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消减型2A20.0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2A20.0Y其他特指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2A20.0Z未特指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2A60.2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2A60.2Y其他特指的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2A60.2Z未特指的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2A83.3骨外浆细胞瘤2A42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A42.Y其他特指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A42.Z未特指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B03.1淋巴瘤样丘疹病2A80.6小肠滤泡性淋巴瘤2A33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2A85.5套细胞淋巴瘤2A83.2孤立性浆细胞瘤2A83.51轻链和重链沉积病2A34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伴多系病态造血2A81.3淋巴瘤样肉芽肿病2A20.3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8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A81.Y其他特指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A81.Z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他方面未特指2A86.2介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2A83.5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2A60.31急性髓系白血病不伴成熟2B03.0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A60.39髓系肉瘤2B30.10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2A82.1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2A82.1Y其他特指的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2A82.1Z未特指的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熟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和淋巴增生性疾病,原发性皮肤特定类型2B0Y其他特指的原发皮肤成熟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患2B0Z未确定或未特指类型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2A80.1滤泡性淋巴瘤2级2B33.1髓系白血病2A83.50重链沉积病2A52髓系或淋系肿瘤伴FGFR1异常2B31组织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肿瘤2B31.Y其他特指的组织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肿瘤2B31.Z未特指的组织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肿瘤2A83.4浆细胞白血病2A85.4淋巴浆细胞淋巴瘤2A40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A81.8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2A60.40短暂性骨髓细胞生成异常2A85.6伯基特淋巴瘤包括伯基特白血病2A43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伴血小板显著增多2B31.2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累及皮肤2B31.4交错树突细胞肉瘤2B33.3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B31.2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2B31.2Y其他特指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2B31.2Z未特指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2A21.2肥大细胞肉瘤2A21.10色素性荨麻疹2A81.4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大B细胞淋巴瘤2A82.10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2A80.4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2A21.3皮肤外肥大细胞瘤2A80.0滤泡性淋巴瘤1级2B32.1反应性浆细胞增生2B30.0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2A41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_ABL1-阴性2A20.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B30.11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富于淋巴细胞型2A90.0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2B31.7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肿瘤--骨髓增殖性肿瘤2A2Y其他特指的骨髓增殖性肿瘤2A2Z未特指的骨髓增殖性肿瘤2A70.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伴t(9:22) (q34;q11.2); BCR-ABL12B30.1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2A81.6老年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A85其他特指的成熟B细胞肿瘤或淋巴瘤2A85.Y进一步特指的成熟性B细胞肿瘤或淋巴瘤2A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孤立性染色体5q缺失2A81.7慢性炎症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A20.1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成熟T细胞或NK细胞肿瘤2B2Y其他特指的成熟T细胞或NK细胞肿瘤2B2Z未特指的成熟T细胞或NK细胞肿瘤2A83.0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前体淋巴细胞肿瘤2A7Z未特指的前体淋巴细胞肿瘤2B33.5恶性淋巴瘤,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3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2A20.02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t(9:22)(q34; q11)2A60.34急性原始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A20.01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费城染色体(Ph1)阳性2A83.1浆细胞骨髓瘤2B31.6未定类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A60.38急性全骨髓增殖症伴骨髓纤维化2B31.3朗格汉斯细胞肉瘤2A90.A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2B33.2慢性髓系白血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51PDGFRB重排相关性髓系肿瘤2A60.35急性红白血病2A80.2滤泡性淋巴瘤3级2A84.0α重链病2A90.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A21肥大细胞增生症2A21.Y其他特指的肥大细胞增生症2A21.Z未特指的肥大细胞增生症2A81.9原发渗出性淋巴瘤2A38儿童期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2A84重链病或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2A84.Y其他特指的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2A84.Z未特指的重链病2A84.1γ重链病2B32.0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患,早期损害2A85.2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原发皮肤--髓系和淋系肿瘤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B或FGFR1异常2A5Z未特指的髓系和淋系肿瘤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B或FGFR1异常2A80.3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2A60.5原始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2A80滤泡性淋巴瘤2A80.Y其他特指的滤泡性淋巴瘤2A80.Z未特指的滤泡性淋巴瘤2A81.2浆母细胞淋巴瘤2A71前体T淋巴母细胞肿瘤2A31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B32.2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患,传染性单核细胞样增多症2A20.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A82.2毛细胞白血病2A50PDGFRA重排相关性髓系/淋巴肿瘤2A90.1T细胞大颗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A90.C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他方面未特指2A44骨髓增殖性和骨髓增生异常疾病,不能分类2A80.5原位滤泡性淋巴瘤2A60.36急性原始巨核细胞白血病2A60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2A60.Y其他特指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2A60.Z未特指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2B01蕈样肉芽肿病2B31.1组织细胞肉瘤2A90.2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2B3Z未特指的造血或淋巴组织肿瘤2A81.0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2A81.1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2A90.7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2B33.0急性白血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84.2μ重链病2A85.3胃或皮肤以外的结外边缘区淋巴瘤2A70.0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A20.00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2B31.0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A20.5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2A20.03Naegeli型单核细胞白血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合并症,临床分期未特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HIV感染)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病毒感染。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时,患者会出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ICD-11编码1C62.Z表示的是未特指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涵盖了广泛的HIV感染状态,无论是否存在这些特定并发症。
病因学特征
-
病毒特性与传播机制:
-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主要分为HIV-1和HIV-2两种类型。其中,HIV-1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艾滋病的主要病毒。
- HIV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体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乳)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等。
-
免疫系统损害:
- HIV主要攻击并破坏CD4+ 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随着CD4+ T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对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抵抗力显著降低。
- 病毒在体内复制的过程中,还会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抑制抗原呈递以及改变细胞因子平衡等。
-
感染进程:
- HIV感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IDS期。
- 急性期:感染后2-4周内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咽痛、皮疹等,此时病毒载量高但CD4+ T细胞计数尚未明显下降。
- 无症状期:此阶段可长达数年至十年,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病毒持续复制,CD4+ T细胞逐渐减少。
- AIDS期:当CD4+ T细胞计数降至200个/μL以下时,进入AIDS期,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 HIV感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IDS期。
病理机制
-
病毒入侵与复制:
- HIV通过其表面糖蛋白gp120结合宿主细胞上的CD4受体及其辅助受体(如CCR5或CXCR4),进而进入细胞内部进行复制。
- 一旦进入细胞,HIV利用逆转录酶将RNA基因组转化为DNA,并整合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形成前病毒DNA,随后转录出新的病毒颗粒。
-
免疫系统破坏:
- HIV感染不仅直接杀死CD4+ T细胞,还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加剧免疫系统的损伤。
- 持续的免疫激活状态会导致免疫耗竭,使得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最终无法有效抵抗其他病原体。
-
机会性感染与肿瘤:
-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HIV感染者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且常常成为AIDS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期:发热、乏力、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
- 无症状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部分人可能有轻度疲劳或体重减轻。
- AIDS期: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表现,如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慢性腹泻、体重急剧下降、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
实验室检查:
- CD4+ T细胞计数减少(<200个/μL)。
- HIV抗体检测阳性。
- 病毒载量升高(血浆中的HIV RNA拷贝数增加)。
参考文献:《Fields Virology》、《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及相关流行病学监测数据。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现有医学知识整理而成,具体诊断与治疗建议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