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组织胞浆菌病Unspecified Histoplasmo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08:57
编码1F2A.Z

关键词

索引词Histoplasmosis、未特指的组织胞浆菌病、组织胞浆菌病、达林病、网状内皮细胞真菌病、细胞真菌病、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组织胞浆菌感染
别名组织胞浆菌症、Histoplasma-capsulatum-infection

未特指的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骨髓或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出荚膜组织胞浆菌(需在25°C和37°C双相培养确认)。
      • 尿液或血清中检测到荚膜组织胞浆菌抗原(ELISA法,阳性阈值≥1.0 OD值)。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特异性基因(如HISM antigen基因)。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发热(≥38.5℃)持续超过1周,伴干咳、胸痛或体重减轻(≥10%)。
      • 影像学显示肺部多灶性浸润、结节或空洞(需排除结核及肿瘤)。
    • 高危暴露史
      • 近期接触蝙蝠/鸟类粪便污染的土壤(如洞穴探险、建筑工地作业)。
      • 居住或旅行于流行区(北美密西西比河谷、中南美洲等)。
  3. 阈值标准

    • 确诊:符合任意一项“必须条件”。
    • 拟诊(无病原学证据时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发热+呼吸道症状持续>2周。
      • 影像学符合真菌性肺炎特征。
      • 血清学抗体滴度≥1:32(补体结合试验)或抗原检测临界阳性(0.8-1.0 OD)。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
      • 判断逻辑
      • 粟粒样结节(1-3mm)提示播散性感染。
      • 中央坏死性淋巴结肿大是慢性感染的典型表现。
      • 需与结核、结节病鉴别(后者钙化少见)。
  2. 病原学检查树

    • 一级检查
      • 尿/血清抗原检测(快速筛查,敏感性80%)。
    • 二级检查
      • 呼吸道标本培养(需标注双相培养要求)。
      • 组织病理学(GMS染色显示2-4μm酵母细胞)。
    • 三级检查
      • 血液PCR(用于免疫抑制患者快速诊断)。
  3. 免疫学评估

    • HIV检测:所有播散性病例需排除HIV感染。
    • CD4+ T细胞计数:<200/μL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抗原检测

    • 阳性(≥1.0 OD):活动性感染特异性>95%,播散性病例尿液阳性率>90%。
    • 假阴性:局灶性肺感染或早期感染(建议重复检测)。
  2. 血清学检测

    • 补体结合试验≥1:32:提示近期感染,但无法区分现症与既往感染。
    • 免疫扩散试验(M带阳性):特异性高(>99%),但敏感性仅50%-70%。
  3. 炎症标志物

    •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500 U/L):提示组织坏死,常见于播散性感染。
    • β-D-葡聚糖阳性:需排除其他真菌感染(如肺孢子菌)。
  4. 血常规

    • 全血细胞减少:提示骨髓受累(需骨髓活检)。
    •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与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鉴别点。

四、总结

  • 诊断核心:抗原检测联合培养是确诊基石,影像学定位病变范围。
  • 免疫状态分层:HIV患者需常规筛查,CD4<200/μL者优先分子检测。
  • 鉴别重点:与结核、结节病及恶性肿瘤的影像/病理特征区分。

参考文献

  1. IDSA《组织胞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修订版)
  2. CDC《真菌病诊断标准手册》
  3. 临床微生物学专著《Murray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